美文网首页
家庭教育也需治“未病”。

家庭教育也需治“未病”。

作者: 清风徐来_9efe | 来源:发表于2022-02-19 22:00 被阅读0次

            2月16号,开学第一天,幼儿园门口哭声一片,一边一个小男孩死死抓住电动车门,无论爷爷如何劝说和拖拽,小家伙都用“我不上学”的哭喊回应;另一边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直接采取了强制措施,一个家长抱着乱抓乱挠的双手和上身,另一个家长抱着又蹬又踹的双腿,奶奶在后面提着孩子哭闹中蹬掉的鞋子,家长边走边说:“我就不信,大人还治不了你了来。”

            在教育中,“我就不信,我还治不了你”的思想随处可见。孩子小时,大人们往往会依靠自身的优势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强行送幼儿园基本属于这一类。孩子大了,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大人的“优势”也不复存在时,往往就会联合亲友等力量,让孩子“就范”,很多情况下“我的话是不听了,你看怎么劝劝他”就属于这一类。

          孩子“欠治”的背后是被忽略的心理需求。

          刚上幼儿园或新学期开始时,小朋友的哭闹往往是由分离焦虑引起的,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让他们内心充满恐惧,焦虑万分又不会表达,哭闹是他们当时唯一可以用的方法。家长的焦急和训斥不光不能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会加剧小朋友内心的恐惧,所以往往家长越吼,小朋友哭闹的反而会越厉害。

          再举个例子,由学习成绩引发的亲子对抗也比较普遍。孩子成绩直线下降,可能会被扣上贪玩、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帽子。但是孩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如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情绪问题、学习方法、学习压力等等,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如果家长忽略孩子面临的真正挑战,草率地将成绩下降与学习态度不端挂钩,并试图让孩子“改邪归正”,那只能引发孩子更强烈的对抗。

          “治”的背后有家长的压力与无耐。

          “治”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虽然并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治”的背后家长的压力与无耐。明明上班马上就要迟到,可孩子说什么也不进园,没办法,只能来硬的;眼见孩子成绩直线下降,无论你怎么做,孩子都是一副软硬不吃的劲头,无耐之下只好请亲友声援……

          除了“治”,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治”往往治标不治本,很多时候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且还会引发家长更强烈的焦虑情绪和教育的无力感。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工作呢?

          关注教育节点,提前做引导、预防性工作。

            比如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跟孩子多聊些幼儿园的话题,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熟悉感、向往感。多带孩子与小区里同龄孩子玩耍,一可以初步提升孩子的同伴交往技能,以便入园后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二入园后可能有熟悉的朋友,从而增强孩子入园后的安全感,较快地接纳新环境。

            关注孩子每个学段入学初期的适应情况,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每个学段初期,孩子都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节奏、学习方法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面临的挑战。家长如果能关注这些情况,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就可以避免因适应不良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学习成绩下降。

          把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升亲子沟通水平。

          家庭教育中,很多问题都或多或少与亲子沟通的质量有关。当孩子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体会不到理解和尊重时,往往会将心门关闭。当然任何的教育和引导也就不可能发挥作用。把握孩子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能更好地理解、尊重孩子,提升沟通水平,增进亲情。

          在问题出现之前做工作,家庭教育也需治“未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也需治“未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tm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