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今天学到这篇,突然感想很多,这些年来,我参加了很多次葬礼,对于我这样的年纪,慢慢的在送走亲人朋友的父辈,这本是稀疏平常的事,可是,在每次葬礼之后,我总是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就像前些日子我们老家的邻居,七十多岁了,一直有基础病,估计终没有扛过这波疫情,终于走了,葬礼的那天,家里请了唱戏的,还请了鼓乐队,一整天那叫一个热闹,农村人都说,年纪大的人走了,叫白喜事,所以要热闹一点。
如果儿孙满堂,热闹一点也不是不可以,可是这个葬礼对于死者的家人毕竟也是天人永隔,和无尽的哀思。为什么乐队里放得音乐也是《今天是个好日子》,乐队班穿着红色的衣服,只是象征性在腰上系了一条白布,他们敲着欢乐的鼓点,迈着妖娆的舞步,如果不是门前灵堂堆满的花圈,我甚至会以为是在举办喜宴。
葬礼不应该庄重而肃穆吗?给死者最虔诚的追思,这样才能告慰生者。相比较城市里的葬礼多半在殡仪馆里举行,所有的仪式都是按流程走,我们一个一个的跟死者告别,死者的亲人和我们鞠躬致谢,我觉得那一刻死者是有尊严的。
我有一次和父亲聊到这个话题,我说,前几天去送三姨父,葬礼热闹得很,请了唱戏的过来唱了三天三夜,隔壁村的好多人都过来看戏,看到几个表哥表姐也没有伤心,和客人有说有笑好像很开心的样子,难道他们不应该难过吗?
父亲说,你姨父都八十多了,瘫在床上好几年,幸亏他孩子多,几个孩子轮流照顾,以后的独生子哪里照顾得过来,姨父走了,自己是一种解脱,对孩子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父亲这么说好像有点道理,我却还是不能接受。
原来几千年前的曾子就这样教导我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些年我们都在追逐利益,特别是大家都挣到了钱,以为给父母足够的物质,或者热闹的葬礼就是尽孝。
殊不知,我们的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耗尽了他们一生的心血。他们死后,我们不仅不能忽视他们的葬礼,也不能让葬礼成为喜剧,只有追根溯源。缅怀我们的祖祖先,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即使我们离他们很远,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和敬仰也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耗尽。
人有了精神寄托,生命才有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