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来简书已经整整七天了。七天时间,让我对简书有了更多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多认识。
简书分类众多,从琴棋书画,到柴米油盐,从长篇累牍,到每日一句,应有尽有。
虽然很钦佩那些可以洋洋洒洒的作者,但自己既写不了长文,又少有耐心读长文。是受快餐文化的影响?还是时代效率的产物?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于是,把作者分为写书的和书写的,我显然属于后者。家人嘲笑说,这百十字的输出只是小学水平,我不置可否。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坚持有感才发。
简书有很多互动设置,小岛、专题,形成一个个专属圈子。点赞、评论、粉丝数是很多人在意的指标。
最初,我对此无知无觉。单纯是读了朋友的随笔,感到心中有一个闸门被打开了,一股力量推着我拿起笔,把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结晶成文字,留下生命的足迹。
一周后,随着书写和读贴,开始变得关注阅读量和互动数。是什么让我发生了变化?
仔细想来,把所思所感从日记本转移到社交平台,背后的推动力与人的社会属性息息相关,人天然地需要联结感、需要归属感,能有与之共鸣的伙伴,自会让人心生喜悦。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放在现如今的网络社会,一样贴切。不过,这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可遇不可求。
在路上,就会有同路人。能一起走多远、走多久,随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