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感很强,语言优美,故事情节性强。作者写作的功底,已经略见一斑。
其实我并不爱阅读,因为一直觉得那很枯燥。但是我发现好多人,在读书后都像开了挂,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于是,我也就不甘落后,开启了阅读之旅。
有些东西虽然好,自己也知道好,但是实践起来,就还是有些困难的。
虽然图书馆里的书很多,也不止一个人告诉我读书好,自己也看到了别人因为读书而带来的改变,但是在做第一件事情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
首先是书太多,自己压根不知道该看什么。记得磊哥(杨德磊)在色友会的帖子里说过,如果一开始不知道该看什么,就从自己知道的那几个作家开始看好了。于是,我就挑了几个:毕淑敏,贾平凹,林海音,等等。
一开始看,是先看的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里的《小月》(耐力有限,长篇的看不了,而且我看书的速度……)它里面有六个主要人物:小月,小月爸爸王和尚,门门,才才,才才的妈妈,还有一头老牛。
小月爱着门门,但是由于家父母的决定(小月的爸爸王和尚非常传统觉得老实巴交的人才值得依靠,加上小月娘死的早王和尚一直一人带着小月,才才妈也是守寡,王和尚和才才妈本想凑合着过,结果怎料才才妈的娘家人不同意,两人没能在一起,因此两人就讲那在一起的愿望寄托给了下一代――他们的孩子小月和才才身上),小月嫁给了才才。才才与门门,两人各有千秋。才才比较老实本分,踏实肯干,但是有些死脑筋,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而门门就比较爱折腾比较能作,脑子活,不怕困难,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善于发现各种机遇。最后那头老牛,在我看来是王和尚的小农思想的一种寄托,无论牛怎样,是病是弱,家里都要有一头牛,无论能耕多少地。整篇文章里牛一直就病怏怏的,王和尚为了牛也操了不少心,牛也是王和尚仅次于小月的心肝宝贝,他对牛一直很上心,但是最后牛还是死了(牛病怏怏的是因为长了牛黄),很显然王和尚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他还是很痛苦很伤心。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真爱吗(不在乎对方的所能带来的价值,只要一直在一起)?
最后发生了很多事情,小月最后选择了真爱,和门门呆在了一起,但是却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小月与老爸王和尚的的关系也已经基本闹僵。文章的最后,小月在心里酸酸的说:唉,世上的事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吗?如果门门和才才能合成一个人,那该是多好啊!
文学创作总是来源于现实但是却又高于现实。现实即是如此,这世上就总是没那十全十美的事情,就像与月亮那样有亏有盈。对我们而言,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亏的时候不低迷消沉,努力变盈;在别人亏的时候不嬉笑看不起,让别人有盈起来的信心。这是一种修养和境界。对待不能十全十美,我们能做的,大概也就这些了吧。
最后我想分析一下门门和才才和小月这三个人的性格(纯粹个人观点)。门门和小月都是红色。门门从内心追求快乐和自由,不受现实的束缚,敢于追求所爱,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坦率活泼,爱折腾。而才才是个典型的蓝色,行动主义派,一切以行动为主,以为喜欢小月在他家为她家做了所有的鸡零狗碎的事情,就可以感动小月。殊不知他感动的根本就不是红色的小月,而是感动了蓝色的小月老爹王和尚。蓝色的才才所谓的细心基本上与红色小月的需求没什么吻合的地方,,没错,女人是需要细心的呵护,但是对于一个红色的女人而言,这个“细心”应该指的事更需要的是激情,快乐,感受和需求的被理解,情绪的被照顾,而不是别的什么事情。虽然才才的细心能干小月看在眼里但是却很难感动到小月的心里。能走到小月心里的,是门门的奔放热情,对新事物的很快的接受能力,还有可以从事情中看到机遇,发现转机。门门可以为了心爱的小月而愤怒,而蓝色的才才却不会这样,虽然才才也是会愤怒,但是却不是为了小月,而是为了蓝色心中所谓的标准(小说中种地时的界限和界碑),才才可以为了这个和人大吵,却不会为了小月而愤怒,也委屈了小月,嫁了一个如此蓝色的才才,不懂自己的内心。不过好在后来,小月和红色的门门在一起,虽然遭到了村里人的冷眼,虽然和王和尚关系也闹僵了,虽然…… 但是,我想小月应该是快乐的,因为和心爱的,懂自己的人在一起,便是全世界。
至此,读后感全部写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
里面个人观点太强,而且内心贪婪,什么都想说,不会进行取舍。至于人物颜色的分析上,还是太拘泥于贴标签,不太会挖掘动机。其实自己也明白有许多缺点都是自己性格中的过当所导致的,但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完善。因此在这里斗胆把它晒出来,请大家各抒己见。如果有什么想法,请直接告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