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享受修行的过程
正文:
今日读鲍鹏山的《孔子传》,很多金句,读来震撼。整理如下:
知识与境界
一个人的境界跟知识的多少往往没有多大关系。知识多,并不代表境界高。荀子曰:“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知识的可贵不在于知识面有多大——知识的可贵在于它能否形成我们的判断力,不在于广度,而在于高度和深度。什么叫价值判断力?就是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性格与环境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性是相近的,是不同的环境与后天的习得使人与人拉开距离了。性格不在天生,而在环境。出生在雅典城邦,就会有民主精神;出生在斯巴达,自然有尚武精神。
中庸的道德标准
“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它说出了道德标准确立的原则。道德标准太高,一般人做不到,道德失效;道德标准太低,很差的人都像道德模范,道德可笑。先王的礼,不是按最高标准制定的,也不是按最低标准制定的,而是按中间的标准。境界高的人,俯就一些;境界低的人,努力一点。这就是中庸之道。凡事要中庸,不可极端,包括道德。太高标准的道德,一般人做不到,就没有了普世价值;太低的道德标准,人人轻而易举,就不值钱了。
好之乐之
人要快乐,先要培养正当有益的爱好。好学是一种爱好,好学更是一种素质,好学才能有所成就。而且,好学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读书不仅仅是长知识,它还能够让我们度过一些无聊寂寞的时光。很多快乐都需要有他人在场,有一种快乐却不需要,只要有书就行,那就是读书!所以好学之人,等于给自己找到一条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快乐之道。 欲要成就卓著,必然以此为乐。读书之乐,其乐无穷。
孔子的快乐,最终来自于自己的德,来自于自己对于德的爱好和追求。子路曾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 孔子回答:“没有。君子修行大道,还没有修成的时候,享受修行的过程;等到终于达到了大道,又享受修行的结果,所以,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
历史的价值
历史有什么价值?答:借古鉴今,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鲍鹏山说,历史的价值在于:我们在其中能不能找到它对于我们当代的价值,能不能找到对我们情怀的一种感动。能改良当下,能春风化雨,这才是历史的价值。
知行格第264日:何不来享受修行的过程?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64日
日阅读:读《国学读书札记》《孔子传》《全球通史上》,阅读3个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附第二十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4月12日——4月18日。
具体:
1.学习:学习《考研英语》、考研专业课;专业课;英语考试等三大类。遵循时间表安排,按部就班,学好每一天。
5.看书:继续读《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邓晓芒)》《全球通史》等。
8.锻炼:晨跑。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