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827786/9fc86844e048ce10.jpg)
最近几年,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创业风潮风起云涌,各行各业都充斥着无数的创业梦想家,孵化产业园遍地开花,风投跃跃欲试,趁着这股东风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诸如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短视频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在2-3年时间内迅猛落地生根,似乎一夜之间即壮大到了过去十年一般企业都难以企及的高度。这种创新式发展对国家经济活力来说是巨大的搅动力,在如此创新迭起的时代,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创业成了街头烤串,谁都可以停下来撸两串,只是随着东风的渐行渐弱,尤其是随着去年的经济减速,多少人摔得鼻青脸肿。
创新必须要有个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仅仅是个结果。
创新是创业的良药,但不是猛药。对很多人来说不如从做好手上的事开始,让自己在工作中实现最简单的创新。
每一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完成岗位角色要求担当的责任和工作内容,无论是企业所有者还是普通员工,大家都在做着本职工作。只是不同角色、能力的人创造的价值有高低,做事的方法内容有区别,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创新呢?首先,要明确一点这里说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重新创造一项全新的事物,而是在工作的方法、内容和工作模式上的优化和改进,达到工作效益的价值持续提升。
<一>
工作方法的改进
如果是初入职场,你也许会对接到手上的工作不知所措,然后找领导各种指导,找老同事各种帮忙,最后终于在deadline前完成了,结果还可能领导不以为然。其实同样的工作交给熟手也许所需时间和资源不到你的三分之一,而且结果能让领导满意。这与智商无关(在工作中很少很少需要拼智商),只不过老同事对接手工作所要达成的目标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他只需要按图索骥即可。这时候的职场新手,应该对每次完成任务都要做一番复盘,对达成任务目的的过程中方法、教训形成自己的经验,如此日积月累,一旦在一份工作中可能会踩的坑都过了一遍的时候,你也就熟能生巧了。
工作多年之后,也许你已然成为了企业中高层,或者有了自己的企业,慢慢会有一个瓶颈期,其实说到底就是过往的经验方法面对繁杂变幻的工作时,会慢慢的显得不那么管用了甚至是导致错误。这时候你就需要不断去更新自己的方法库了。提升方法容错性,扩大它的处理范围。比如生成一份订单,你知道从系统导出Excel文档,并在上面调整价格,然后转成PDF正式订单,加上公司公章发给客户。如果某一天某位客户给你下了成百上千个物料,其中二十项需要更改折扣价格,那么你过去的方法就存在效率低下而且有很大的改错可能。那么你就要对这个工作方法进行优化,如何系统化更改价格?如何直接打印带公章的PDF订单?如何让软件系统直接生成订单直接邮件给客户?如何让客户直接下单,自由跟踪订单状态?不用想,最后的答案就是眼下的电商。这便是工作方法的改进到企业创新。其实100年前泰勒就完成了一项工作方法的伟大创举,那就是对管理标准化的理论突破和应用,它不仅对当时的制造业产生了积极的价值效益,而且对后续整个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都起了极大的促进了,让企业从小作坊、无序管理走向标准化、规模化。
<二>
工作内容的改变
如果随着工作方法、方式的进阶,而你工作的内容还是一成不变,那要么请离开那个岗位,要么请好好思考下这个内容有什么改进和突破的地方。如果之前是一位采购员的角色,那么随着对采购工作的日益精化,是不是该考虑怎么进行供应商管理和开发;如果是程序员,是不是该思考架构设计和项目管理;如果是银行柜员,是否该思考学习理财投资。作为企业主,我们在创业初期,几乎公司的任何工作基本都要参与进去,随着对整体业务的深入和发展,是否应该考虑企业资本、股权投融资,也应该思虑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等等问题。这还是工作变革的中前期,后期我们应该是思考的内容是其他企业没有做或者不会做的事,怎样去需求全新内容的突破,这便是内容创新。爱迪生不断尝试在不同的原材料试验电灯,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爱迪生一直在一项材料上反复不停地打转,也许电灯的发明专利就不会是爱迪生,那么今天的通用电气是否存在也是个未知数。不断去调整、提升自己的工作内容,直到达成最理想的状态,即达成我们期望的创新。
<三>
工作模式的优化
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同样的工作不同的时间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模式来提升工作的效率。只是这个模式应该是阶梯提升不断优化的。新接触一项工作,一般是通过自学和请教的方式快速上手,后面会逐渐根据过往经验方法进行调整,接着会去接触一些优化工具、借助外部力量协同处理。一家企业也是这样的,初创期,人少事多,每个人几乎都是全能型,随着发展壮大,一部分人进入专业型,一部分人进入行业领域全能型。如果这时候再继续扩大,就需要团队、部门互相协调,即团队作战,甚至是国际化运营的时候,则更是要能进行集团化协同。那这些不同的阶段,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目前进行的模式哪些地方存在弊端,弊端的地方怎样去优化掉,哪些地方需要做些尝试性突破,如此等等,只有一方面不断优化现有弊端,一方面尽可能低尝试新的模式,如此磨合,努力提升模式上的突破。通过模式实现突破最具历史价值的是福特将流水线引入汽车制造,让汽车行业整体成本、终端价格迅速下降,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汽车业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汽车成为了当时胡佛总统说的家庭日用品。
创新听起来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那么的难以企及,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它存在于我们寻常的点滴之间,所谓的灵感不过是量与质的临界点。如果我们的能力暂时无法达到变革整个产业和社会生产的地步,像苹果和spaceX一样做出产业革命性的的创举,那不妨从我们工作的点滴开始做些转变,在转变中优化我们的工作,通过微创新提升我们的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