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北齐二世文襄帝高澄之死疑点重重,很早时就有人怀疑是他弟弟后来的文宣帝高洋为所。我也赞同高澄是被高洋谋杀的说法,我们来一起看看1500年前高澄和高洋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十四史”的《北史》、《北齐书》记载,高欢在世时两次故意测试自己孩子的才能。一次是让几个孩子把一团乱丝整理好,只有高洋一个人直接拿刀把那些乱丝斫开了,说:“乱了的就应该砍了!”另外一次,高欢让人突然带兵偷袭几个儿子,当时包括老大高澄在内的几个儿子都慌乱了,只有老二高洋反应迅速,不但没有慌乱而且还能指挥人和偷袭他们的人对抗,而且在授高欢的命令来偷袭他们的彭乐说了实情的情况下,高洋并没有轻信他,还是把彭乐绑了去见高欢。当时高洋还是十几岁的孩子。
这样一个决断、勇武的人,到了哥哥高澄上位后突然变迟顿了,而且是迟顿到了有点儿痴呆。在他们的弟弟永安简平王高浚的传记里记载,高洋在哥哥高澄上位后去见高澄时,高洋竟然有时会流鼻涕。不要忘了,高欢可是说过高洋是城府超过他的人。这么大的反差,也确实让人怀疑。如果他因为什么真的变成猪头了,但是在高澄被人杀死后,他又是第一个出来稳定大局的人。可见,他是在装傻,是为了让他哥哥高澄放松对他的警惕。他装傻也确实达到了效果,高澄从此对他嗤之以鼻,说:“长成这样的人还能得富贵,相面的人解释不了这个现象吧!”
《北史》、《北齐书》上是这么记载高澄被刺杀的经过的:南梁将军兰钦的儿子兰京被高澄俘虏了,高澄为了侮辱他,让兰京给自己做饭。兰钦想花钱把儿子赎回来,高澄不同意。兰京提出想回家的请求,高澄直接拒绝了,并且让领厨用棍子打了一顿说:“再说想回家杀了你!”然后兰京和他的党羽六个人就开始谋划着要杀高澄了。这种说法应该是高洋上位破案后给的说法。这也是一个有破绽的地方,一个被俘虏的人在异国他乡竟然可以召集六个人和他一起干这种灭族的事情,他是怎么有的这么大的号召力,要知道他是俘虏,是受人监视的。而且在高澄被杀前,高澄的侍卫都在外面。史书上说,侍卫在外面的原因是为了方便高澄和琅邪公主私会。这个说法也有问题,以高澄平时肆无忌惮的强奸女人的一贯作风,和琅邪公主私会还要把侍卫支走,这有点儿不太正常。高澄被杀的前几天,崔季舒在北宫门外念鲍明远的诗“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这个崔季舒后来就在高澄被刺杀的现场,他是怎么这么有先见之明的。案发当晚,高澄和崔季舒、陈元康在谋划取代东魏的皇帝自己登基。兰京就以上饭的名义带着刀进来了。一个做饭的是怎么拿着刀进来的,难道没有人搜身?就算史书上说高澄为了密谋,把左右的人支走了,为什么独独一个做饭的人能进来?!再说,高澄要登基在那时差不多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还需要密谋?!当时在场的崔季舒是高欢给高澄选的人,在当时竟然没有和刺客搏斗一下就跑了!就算崔季舒想跑,为什么兰京在杀高澄的时候不把崔季舒也杀了,难道眼看着让他去外面报信?!
再看看高洋的疑点:高澄是在晋阳被杀的,晋阳就是现在的太原。当时的都城在邺城,就是现在的河北临漳县。高洋是京畿大都督,为什么高洋当时不在自己应该管辖的都城,而是在太原呢?而且高澄想谋划登基,至少要有人安定住旧朝势力聚集的都城邺吧。在高澄被杀后,高洋是第一个赶来的,并且高洋是高澄死的最大受益者。
有人说,高洋是高氏集团的二号人物,高澄死了高洋自然即位,不需要去杀高澄。但是,当时高澄在谋划着要登基,登基后自然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且高澄只比高洋大了五岁,他们俩个谁先死还不一定。高澄当了皇帝,立了太子,高洋上位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再加上高洋那么的在高澄面前韬光养晦,可见兄弟两个的关系不怎么样。所以高洋选在高澄登基之前谋杀高澄是早有预谋的!
----按:刀光斧影这个典故出自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死前夜里和他弟弟赵光义说不清的那一个千古疑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