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都不喜欢胖,可“胖”字最早的含义还真的不是胖。
左边是“肉”,右边是“半”。许慎先生说:“胖,半体肉也。”古代祭祀的时候,要把牛、羊、猪等从中间剖开,一分两半,其中的一半就叫“半体肉”。这时的“胖”字,读作pán。
半个猪牛羊的分量可不轻!所以“胖”慢慢引申出肥胖的意思,读作páng。
人胖了,也有了安泰舒适的意思,这时“胖”读作pán。可见于成语“心广体胖(pán)”。
“心广体胖”出自《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了财富,你能把屋子装扮得金碧辉煌;有了美好的品德,便能提高气质修养;一个人心情舒畅,体貌安详,更能有一种洒脱舒展的状态。因此,“心广体胖”可不是说一个人心胸开阔了就会变成个大胖子,而是说,生命的自在舒适来源于心灵的真诚无伪。
(二)许慎先生说:“肥,多肉也。”“肥”就是肉很多。
战国时期的“肥”字,左边是一块肉,右边的“又”是手的意思,这个字表示手里拿着一块肥肉。后来,“又”在发展演化中越写越像“巴”字,于是就有了“肥”字。
“肥”也能形容动物肉质丰满。《论语》中说:“乘肥马,衣轻裘。”“肥马”指强壮的马。
张志和的《渔歌子》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说的是初春的鳜鱼囤积了很多脂肪,异常肥美可口。
——《字里字外的人体世界》阅读笔记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