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读《道德经》,对老子的无为而治,需要一层层地去解析。从最开始理解的什么都不做,后来我开始慢慢理解为不枉做。再后……(有待学习)
治理天下如果强行为之,我认为是达不成的。天下的神器,不可以任意妄为,不可以强制控制改变。强制改变它就败了,试图控制它就失去了。圣人不强为与强执,便不会失败和失去。我想老子应该是性本善论点的吧,他相信顺其自然,一切都会朝美好的方向发展。他相信万物自然自有其规律和造化,他相信“和其音”而不是“逆其行”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林徽因曾说“爱情就像是攥在手里的沙,攥得越紧,流失的越快。”其实本章也同时包含这个道理。而且不只是爱情,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的。当一个人的占有欲或者控制欲太强的时候,往往更加面临失去的风险。越想要拥有,越会在心中感受到失去的痛苦。欲望即是我们的弱点,看中的越多,越放不开手脚。想要掌握的越多,所感受到的挣扎便会越大。
就好比我们喜欢光,却不能用眼睛一直去直视阳光。适当的距离让一切更加和谐,相互尊重是成就彼此的基础。就好像你喜欢一只鸟,你最好让它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而不是将其困于笼中。你想让你的孩子好好学习,而是应该引导他真正爱上学习,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否则所有的强制都只会造成暗自的创伤。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货隳(hui),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世间万物,或者前行或者后退,或者快速或者缓慢,或强大或羸弱,或安全或危险。圣人会避免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一切都有其存在形态的特点,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我们不可能都去趋向同质化,趋向极致的好与坏,接受不完美,不产生过多的贪欲,方可守护内心平静,从而更加利于自身的发展。当我们认可每一种状态,当我们不将自己困于某一种狭窄的追逐之中,便能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还会变的更加从容。
这一章让我想到了近两年的一个比较出圈的词叫“佛系”,不功利、平常心,不执拗,不极端。将一切看开,顺其自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急迫之心,所谓“水到渠成”。还有一个比较出圈的词叫“躺平”,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消极的词汇,那是一种“放过自己”的大智慧,不与这个世界去硬碰硬,不与自己过不去,让心灵和身体能够相互感应、融合,给自己喘息的机会,从而达到更加轻盈舒适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