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1.策策的故事
儿子8个月大的时候终于会爬了!他常常无比兴奋地高昂起那张灿烂的小验,使劲到处爬,搞得自己满头大汗。这让我高兴的同时也有一丝担优: 儿子呀,你的能力提高了,危险也就增大了,一定要小心啊!
一天下午, 我带儿子到楼下玩。玩了一会儿,只见他冲着石阶外一片茂密的植物迅速爬了过去。已经接近石阶边缘了,他丝毫没减速,这时我突然反应过来——石阶外的地面比石阶矮很多, 植物的高度却与石阶相近,儿子不可能知道那是一个大陷阱!说时迟那时快,儿子左手已重重按到了叶子上,整个人头朝下载了下去,叶子一阵晃动,儿子不见了,只剩一双粉红色的小脚在石阶边上挂着。我冲到石阶边,手忙脚乱地捉着那双小脚把儿子捞了上来。
宝贝儿子的身体没有受伤,更奇怪的是他居然没哭。我定定看着他,出乎意料,在他眼神里我看到了迷感,千真万确,是迷惑!
我把他轻轻放下,他又迅速向石阶边爬去,但在离石阶30厘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伏下身子,慢慢爬到边缘,极小心地伸出手去按叶子,又退回来, 又向前爬,按了按叶子,然后转身往回爬。
我知道,他什么都明白了....
看着他一左一右扭动的小屁股,我心里无比欣慰。
策策的父母在孩子还没出生前,就接受了爱和自由的幼儿教育培训。父母精心准备的结果,就是对孩子的心智成长有了足够的了解,并因此具备了科学的,高水平的爱孩子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心目中接纳新生命的理想状态。
因此,策策出生后,他们没有像其他年轻父母一样,因为无知而对新生命有很多疑感和担忧,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帮助孩子生命成长上。在这篇文章里,读者能看出,他们清晰地知道策策的认知发展到了哪一步,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到处爬、扔东西、垒高,那是孩子在经历它的“空间敏感期”!
2.爱扔东西的楠楠
1岁5个月前的楠楠不久前刚学会走路,他喜欢扶着床边走,看见床 上的枕巾,拉下来扔在地上,很满足地看一看,维续走;看见书。把书推到地上。自己的玩具也一件件通通往地上扔。
有时候。他扶着墙走到鞋架旁,把鞋架上的鞋一个个全扒拉到地上。
幼儿早期可能以为自己和外界是一体化的,要明白自己和他物是分离的、物与物也是分离的道理,幼儿需要2年至3年的时间。当他能够行走,使用手,移动物体就成为幼儿早期探索世界的集中表现。手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空间的敏感期接踵而至,使孩子开始“征服”他能够涉足的任何地方。到处爬、扔东西、垒高,那是孩子在经历它的“空间敏感期”!
3.抛撒、搬运和垒高
“哗”的一声,2岁6个月的小宝宝又将豆子撒了一地,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我和王老师对视了一下。 看来暂时不能指望她归位了,我过去帮她归位。她很快发现老师在不停地将豆子归拢,这个发现上她更起动劲地将豆子撒到其他地方。伴着豆子“啪啪啪”落地的声音,她的脸上透着微微的惊喜。
小宝宝还喜欢将教具搬来搬去,把立体几何组拿到楼道里或者和其它小朋友一起将它们藏到工作毯里。如果圆柱体插座的洞穴里有珠子,不用问,那一定是小宝宝干的。
有一天,小宝宝发现粉红塔与棕色阶梯可联合垒高,她欢呼雀跃地站到了小椅子上,要与那塔状造型试比高。在工作时间里,老师不断发现小宝宝将彩色圆柱体组从她的工作毯上扔到别人的工作毯上,或者把珠子、蚕豆一颗颗地扔在教室的地上。
在餐厅里,常常可以看见小宝宝推着小椅子跑来跑去。
看来小宝宝空间的敏感期到来了。
儿童通过抛撒、移动物体来探索空间,感知他和物品、和空间之间的联系。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是幼儿认识空间的最初过程。到处爬、扔东西、垒高,那是孩子在经历它的“空间敏感期”!
4.空间敏感期
孩子出生时从子宫摔落到一个大空间中,会认为自己和世界是一个整体,还不能分辨自己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因此孩子出生后,首先要体验的必须是空间。
他要在空间中体验空间,使用自己的身体体验空间,然后通过超越自己的身体,探索这个物质世界的空间,才能够把自我跟现有的物质世界完好地结合在一起。
儿童空间敏感期的发展从0岁开始一直持续到6岁。
而最早的空间敏感期是这样的:他首先会发现这一物体和那一物体是分离的,所以他喜欢把一些东西从高处拔拉到地上,然后寻找,再拿到高处,拔拉下来。
这是儿童最早的对空间的感受。
这个感受过去之后,儿童就会发现:一个空间里边的能抖出来,外边的能塞进去。所以儿童见了洞洞就会把一个东西塞进去。这个活动在儿童1岁左右的时候非常频繁。
紧接着儿童开始不断垒高、推倒,再垒高、推倒,这是最典型的感知空间发展的一种能力,是对空间感受的过程。
这个感受是儿童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接着儿童会对一个狭小的空间非常感兴趣,比如钻到大衣柜里、桌子下面玩要。
之后儿童对爬到某个高处开始有兴趣,我们常常看见小朋友反复爬楼梯,实际上,这都是儿童在运用身体对空间进行把握的一个过程。
比如说,儿童不用腿走着下楼梯,会倒着下,原因是儿童对手的把握要超出脚,所以儿童必须对手有把握以后,才有决心和心理能力再使用他的腿,这样结合起来,他才觉得能准确把这个楼梯的过程走下,这就是身体对空间的探索。
这时候的孩子对爬窗台、爬桌子、爬楼梯、爬栏杆都会有巨大的兴趣。
这个阶段过去以后儿童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开始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跃。这个过程除了儿童在感受空间的大小外,他还在用他的皮肤, 他的肌肉、他身体所有的东西来感知这个空间有多大,多高、 多远。
儿童发现自己从这个高度往下跳的时候,心理已经能够承受了,就会跳下去。
儿童透过经验发现对这一空间高度得到把握,能够再一次承受,就会探索更高的空间。
所以对空间的把握,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在心灵上能够承受多大的一个空间的状态,这决定了儿童未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能力,为未来发展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空间的敏感期可能给家长造成的危机感比较大。
很多妈妈因为害怕,不许孩子趴在桌子上,不许从窗台上往下跳,不许孩子钻到一个小地方……
实际上很早的时候,国际上就有一个“视崖实验”:儿童在玻璃板上爬行,但凡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个在视觉上表现出低洼的部分都不会爬过去。
这证明儿童对环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的。
我们可以跟在孩子几米以外保护他,而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不要设置那么多的限制,不要在孩子刚有点不平衡的时候就把手伸过去扶住。
妈妈需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不要把这种危险“说”给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机感,破坏儿童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探索世界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告诉家长的还是那一句话:给孩子爱和自由。
所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会有这样的需求。
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
文章内容来自孙瑞雪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整理后发布于"妈妈拆书"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