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犯懒不想去实验室(其实是心里难受),于是打开Kindle翻了翻前一阵子看到好多人推荐的这本Scaler的《刻意学习》,不晓这书很多点子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于是一口气看完,并推送到朋友圈里面(不过我并不认为会有多少人去看)。
《刻意学习》这本书的主旨在开篇就讲的比较清楚了,就是要持续学习。就这四个字,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实际上做起来非常的痛苦。因此,作者进一步用幂函数10^x来衡量持续性行为长度,其中x = 1则为最初始的一阶,仅持续10天;二阶x = 2则为100天,三个季度;同理,三阶1000天,四阶10000天,以此类推。因此在该体系下,人的一生也仅能涵盖至四阶到五阶的半路,略微感觉有点悲哀。
记得五六年前,有很多人推崇“21天建立一个好习惯”这种方式。我也尝试去做了,熬过了40天,却发现心中仍旧存有与该习惯对立的习惯,当时便判定这种习惯养成并不适合我,我只能采用长期坚持的方法来做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做到了一部分。从我大二开始被逮进有机合成实验室学习以来,到现在大概已经是第八个年头。除去其中半年时间用来准备出国考试之外,本科其余的空暇时间几乎全都在实验室里面度过。不过正如三阶持续所言,在1000天之后,也就是申请攻读海外博士失利时候,我就慢慢消沉下来,也不再这么努力。实验室的工作,由于自己前期积累比较多,很多情况下简单地应付一下,很多很复杂的事情也都自己给自己找借口不去做了。在这接下去的1000天时间里面对我刺激最大的是去俄罗斯开会的经历,在那边我理解了什么叫“养老式科研“,从此我的懒病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维持着自己心中最低实验数据产出。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不过开始读博之后似乎有点好转,至少不做实验的时间被我用来看一些一直想看又觉得太难的书,或者学习一些简单的编程。再不济这些时间也是投入到游戏的怀抱中,有个通关或者白金的存档,至少比刷微博什么的连影子都不留下的好吧。
最近由于课题不顺,而且觉得自己各方面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很好的安排在一起,于是又开始想把自己生活给整顿一下。回顾一下之前的1000天努力和1000天颓废中到底有哪些是我应该提取出来,用于到博士毕业或者博后期间的1000天。这个期限,我希望是半个月,把之前的一些困惑和焦虑慢慢理顺,而且能够再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生活模式。这也就是Scaler所说的在三阶到四阶迈进过程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吧?
虽然说我目前的学术生涯可以简单分为前1000天的努力和后1000天的颓废,但是实际上我所有的产出都是在这颓废期里面得到的。虽然说一直有相对不错的产出,但是实际上自己本身的突破的确非常少,特别是理论上的突破。可以说颓废期的产出只是努力期的积累显现,但是说难听点也就是吃老本了(虽然有机合成本身就这点内容)。
(这篇文章写于刚把我一篇历经6年7个月研究的工作投至Chem.-Eur. J.上又被当晚秒拒,之后转投J. Org. Chem.后几天极度难受急需一本鸡汤来抚慰心灵而遇到了这本好书之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