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小男孩刚上初一,送去寄宿学校不到一个星期自己跑回来了,不肯再去,转校了,到初二下学期,征得他的同意又送去另一家寄宿学校,还是不到一个星期又跑回来了,不肯去了,他说他不想离开家,是他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么?但是小男孩平时很乐观,不管男女老少都能谈得来。”
这是一位妈妈的提问,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回事呢?
其实妈妈分析的挺对的,孩子确实是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呢?具体到不同的年龄段表现不同,0-3岁的孩子会出现粘人,怕黑;3-4岁的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不想上幼儿园,不能跟妈妈分开;7-8岁的孩子不能跟父母分床睡;青春期的孩子是不能住校,离开家。
这个小男孩最明显的情况就是不能寄宿在学校,而且也明确表示不想去上学,所以推断他是安全感不足。
关于妈妈说的,孩子很乐观,跟谁都聊得来,是因为孩子的天生气质属于乐天型,乐天型孩子的典型特征就是:积极乐观,开朗向上,非常擅长交际。跟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没有任何关系。
应该怎么补足安全感呢?
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夫妻关系要和谐,夫妻之间的争吵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尤其是孩子0-3岁的时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的意识里,接触到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我的存在而这样的,举个极端的例子,为什么天亮了?因为我醒了。
所以,当父母出现争执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爸爸妈妈是因为我才吵架的,所以这个时候,夫妻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如果真的避免不了,也一定要在事后跟孩子澄清“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观点不同,跟你无关”。
其二,妈妈的情绪要稳定。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跟妈妈处于一个共生关系,出生后,剪断脐带,生理上分离了,但心理上的分离需要到3岁以后,在这之前跟妈妈的关系是最近的。
如果妈妈的情绪不稳定,当孩子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妈妈心情好,没事儿,可能还会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夸奖一番,当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批评孩子,责备孩子,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不好的地方,这样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打个比方,就像你去一个游泳池,很多时候因为游泳池的地面是平的,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的区域水有多深,完全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是,如果游泳池的地面凹凸不平,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在地方的水深,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时刻都提心吊胆的?
孩子也是这样的感觉,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所以,妈妈一定要情绪稳定,如果真的避免不了,心情很糟糕,发了脾气,也不要自责,只需要告诉孩子“刚才是因为妈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才发火的,不是你做错了”。
其三,允许孩子做自己。让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60分的妈妈,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允许孩子按照他的方法去待人处事,做错了,我们做父母的及时纠正就好了,允许孩子自主选择什么时间写作业,先写什么作业,穿什么衣服等等。
当孩子能自己做主的时候,他才能体会到自己选择带来的成就感,才能对自己的生活有可控性,自己可以说了算,才能有生活的安全感,而不是完全听从父母,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具体应该怎么做?
首先对于这位妈妈,要多去接纳包容孩子的现状,着眼于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因为乐天型的孩子,比其他天生气质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接纳和包容。减弱,甚至放下对孩子的期待,不要期待他下个星期就能住校。我们可以给孩子办理走读,父母辛苦一些,不想住校就不住,先接纳孩子。
也许你会担心,他这样一直不住校,等上了高中怎么办?还这样接送么,学校也不允许呀,很理解你的担忧,怕孩子养成习惯,其实,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在逐步的寻求与父母的分离,追求自我独立,寻求同伴认可,所以,等到他安全感足了,他会自然而然的跟你说“妈,我要住校”。
其次,妈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看到孩子不住校的时候也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感受到孩子对你的依赖时,也不要着急的把他推开,看起来孩子已经长大了,其实他对你的依赖心理还停留在3、4岁。接纳他对你的依赖,把孩子重新像小孩子一样养一遍,补足安全感。
最后,夫妻关系和谐稳定。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唯独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我们给孩子的爱是为了让他有力量去面对世界上的一切事情,给足孩子安全感,他才能扬帆远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