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憾
昨天听知乎上的一节课,提到很多人临死前的遗憾,就是没有选择过另一种生活。我想到目前为止,我倒没这个遗憾,你让我换个活法,我估计还是不敢。但有两个其他的遗憾:
① 看不懂五线谱。
② 没读过四大名著。
这两件事一直记挂着,让我觉得自己挺low,但一直没什么动作。看看今年能不能了了这俩心事。
精简
我一直想过简单的生活,总觉得琐事真多,想尽量减少劳顿,做如下决定:
① 不用洗面奶——范志红老师在课上说洗面奶会洗掉皮肤上健康的油脂,那就不用呗。(本身也觉得每天用有点麻烦。)
② 弟弟的润肤霜分成2份,客厅沙发旁放一份,卧室放一份,就不用老跑来跑去。(最重要是养成他自己洗脸刷牙的习惯。)
③ 放一包湿巾纸在书桌上,看见灰就能擦。(总是想做事情的时候,看到灰,想到要跑到洗手间拿湿巾纸,就不愿意。)
④ 家里的鱼和乌龟放生,就不会因老忘记喂食而心感内疚。(我这内疚要用在家人身上,不感动死。)
⑤ 家里不用的大花盆扔掉,看着空空的觉得心烦。(按照断舍离的套路,问问自己:如果现在,我会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花盆?我想,5块都嫌多。那就扔吧。)
⑥ 把弟弟画的第一幅画扔了。(我觉得有纪念意义,但他早忘了,那我留着干嘛,我要留对我有纪念意义的东东。)
暂时想到这些。
简单化的循环
是清晨朗读会里Leo Babauta的文章(我怎么老选他的文章),讲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时,应该有如下的反复的循环,以找到真爱:
① 兴趣激发阶段:一样东西激发了你的兴趣,你开始探索它。
② 加法阶段:你开始找各种资源,各种书籍,各种APP,不断地去了解它,执行它。
③ 反思阶段:停下来想想,这是最好的方法吗?这真的很重要吗?如果很重要,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能减少些东西吗?
④ 减法阶段:放弃一些东西,保留最关键的。比如只留一个群,一个APP,一本书。
大部分人只做前两个阶段,但是后两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而且这个循环应该一直做下去。
我就在想我日更这件事,当时也是兴趣使然,并且执行有1年。可没有反思过:我为什么要做?目标是什么?效果如何?这很重要吗?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减少些什么吗?
那我为什么要做?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和思考,为了更好地用于生活。显然目前的效果一般,但这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收获,对自己有用,会引发自己的思考。那我能减少些什么呢?减少平台发布,比如头条号;减少发布数量,更关注自己有无收获。减少公众号模板,只留自己喜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