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乡人物凡人往事陕西省
婆媳(杜家村的媳妇二)

婆媳(杜家村的媳妇二)

作者: 弓文锐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14:33 被阅读25次

    幸福的家庭女人往往都在人后面,看不出女人的能力,只有当家庭出现变故,不幸降临的时候,女人的坚韧和顽强才能体现出来。

    王桂琴又拉了一车枯树枝,瘦小的身体塞在架子车辕里更显得小了,满脸的灰土和汗水搅在一起,头发像一蓬枯草。别人家都烧上了电磁炉,煤气灶,她还烧柴火大锅,看到硬柴就惜欠的不得了。李金凤怀里抱着孩子坐在门墩上,看着王桂琴把柴火一根一根从车上取下来,堆在在门口的水泥板上。

    王桂琴是四十年前嫁到杜家村的,李金凤是十年前,她们是婆媳。

    关中自古是个富庶的地方,是周秦汉唐的京畿之地。这个渭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尽管和其他的大平原比,比较小,但毕竟是王朝建都的地方,东有黄河潼关,西南有秦岭作为屏障。在这块相对封闭、优越的环境中生活的关中人,就像这黄土地和渭河的水流,浑黄、深厚、朴实。

    杜家村是个大村子,一个村都姓杜,据说是明朝的时候弟兄三人从山西迁徙过来的。关中平原的村子都是这样,聚族而居,特别是渭河两岸,人口稠密,一个村子都有血缘关系,辈分一点也不乱。因为都是一个宗族的人住在一起,就有了互相攀比的心理,比庄稼的长势,比谁家的门楼高,比谁家的女人勤快,比谁会过日子。日子过得好,在众人面前说话才有底气。

    杜家当时在杜家村是有名的,老弟兄三个,住着几亩大的地窑。王桂琴的公公,也就是杜朴的父亲,正当年,是生产队长,弟兄三个中的老大,当着上百口人的家。身体高大,粗喉咙大嗓子,爱指教人,看什么不顺眼就说,好多年轻媳妇都怕和他碰面。他娶了三房老婆,据说,年轻时候,刚结婚,在丈人家接新媳妇回家,媳妇不想回来,他一生气,把丈人家的碗就给摔了。这件事直到他七老八十还有人议论。

    在这块黄土地上生活的男人,是比较强势的,在王桂琴长大的时节,女人大多只能听天由命。

    王桂琴个不高,没念多少书,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她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把王桂琴许给杜家的杜朴的时候,是听媒人说的。她嫁到了杜家,就是出力的,成了杜家的一个壮劳力。

    在这个家,王桂琴的丈夫杜朴都不敢大声说话,王桂琴就只有默默干活的份了。

    王桂琴嫁进杜家的那一年,唐山大地震,关中地下水位上涨。在地窑住着的 杜家,在院子里可以用勺从井里舀水,窑里的炕半截都湿了,全家陷入惊慌之中。

    “谁一辈子不盖房,谁就吃一辈子轻省”。当时的农村有这么句话,全家搬迁,暂时住在了生产队的公房里。打院墙,打土坯靠的是力气,买木料,砖瓦就要靠从牙缝里省。借着当队长的优势,两年时间盖起了两对面的厦房。王桂琴整天扒的是杜家的锅灶。

    几年时间有了两个儿子,王桂琴的短腿轮得更欢了。要在生产队上工,要照顾有病的婆婆,要做一大家的饭,还要照顾两个儿子。她的性子本来就慢,在这个男人为主的家庭,经常听到的是呵斥和谩骂,以至于后来才几岁的儿子,上学回来,看饭做的不好或没做熟,叫着她的名字骂她。

    责任制了,地分了。公婆老了,做不动了,杜朴要在建筑队做工挣钱,一切的家务和地里的活都成了王桂琴的,她变得又黑又瘦,经常一个人塞在架子车的辕里。别人家休息的时候,她还在跑。

    两个老人去世以后,她终于有了地位,孩子大了,也懂事了。杜朴在建筑队也挣到了一些钱,拆了两对面的厦房,盖起了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家里面貌有了变化。

    两个孩子都不是上学的料,上到初中都回了家。找关系寻人,终于让大儿子当上了兵,二儿子在社会上飘了几年,学了厨师。总算把儿子都安顿下了,王桂琴轻松了许多。

    杜朴还在建筑队,很得老板信任、春节期间,老板给人送礼,让他扛着礼物,挨家挨户送。到最后一家的时候,他感觉头有点疼,回家休息。晚上犯病了,是脑溢血。住了两个多月医院,回家时右手还蜷在胸前,右腿不灵便,在村间街道来回走,锻炼,不见好转。杜朴成了废人。家里就剩两口子相依为命。这时王桂琴五十岁了。

    大儿子路路在部队干了六年,回家了,拿到十多万元。李金凤进了这个家。农家的生活,是经不住胡乱折腾的。李金凤说,她知道当兵的身体好,受过部队教育,谁想到路路反倒养成来了好吃懒做,赌博的毛病。一年时间,输掉了带回来的十多万元,还欠了十万元的外债。逼债的整天上门。路路跑了。剩下一个三岁的女儿,一个抱在怀里的儿子。

    李金凤的娘家离得远,偶尔回趟娘家。她也不敢给父母说家里的情况,父母看她几次回家衣服没有变化,给她钱,让她添几件新衣服。人穷志短,这时候李金凤的头始终是低着的。

    日子又过回去了,李金凤在家守不住了,没钱花。等孩子一岁了,她给婆婆王桂琴说,她要出去打工,给孩子挣学费。王桂琴能说什么,她给儿媳妇说,我儿子没出息,你要另走一步我也你不会拦你,孩子你留下,我管。李金凤给婆婆说,我不会丢下孩子的,就是辛苦你,要照顾我爸,又要照顾孩子。说完婆媳俩抱头痛哭。这个家庭的这两个女人,任何一个人缺席都是不得了的事情。

    再艰难的日子,只要能挺过来,就会有转机。二儿子小路看到家里人指望不上,在饭店干得很敬业,老板喜欢,服务员也喜欢,有个服务员,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不嫌弃他家里的情况,让小路给前院盖了两间平房,嫁进了这个家。还很喜欢李金凤的两个孩子,家里有了生机。

    杜朴二次犯病,住进医院,医院已经不能治了,让回家等死,可能有预感,这时路路给家里打电话,知道了父亲的病,赶了回来,刚好赶上了杜朴的葬礼。办丧事期间,要债的上门逼债,还是邻里劝说走了债主,路路看在家还是停不住,没打招呼又走了。

    家是女人撑起来的,看这样一个家庭,男人不是东西这句话是真的。

    日子仍在往前掀,小路也有了孩子,是个儿子,王桂琴又添了新的工作,孩子上学要接送,还要照顾小的,毕竟让儿子和媳妇守在家里不是办法。小路和媳妇在附近饭店干了几年,看到夜市的生意好,置办了一套在夜市上做烧烤的家具,办起了烧烤,生意很好,苦了王桂琴,白天帮忙穿肉串,晚上照顾孩子,等儿子媳妇收摊。要到一两点以后,才能休息。

    这个没有一点龙气的女人,在支撑着这个家。

    李金凤在外面打工,一边寻找路路,她不愿孩子没有父亲,终于在浙江的一家养殖场找到了路路,路路这时候对自己的干的事也很后悔,几年时间也攒了一些钱,金凤劝路路回家,先还一部分外债,然后给人慢慢还,几个月时间,路路终于想通了,有家不能回的日子,他也实在不想过了,和金凤回了家。

    小路看哥哥有了改变,给拿出一部分钱,让哥哥卖了一辆车,客货两用的,贩些水果,他白天也给帮忙,生意走上了正轨。每天每天,金凤坐在露露开的车上,后面拉着水果,到集市上又是下货,又是称秤,整天忙的像个泥人,尽管这样,金凤的声音高了,在村子也有了笑模样。

    王桂琴的年龄大了,六十多岁了,看到两个儿子辛苦忙碌,向前奔,也有了干劲。照顾着孩子的三餐,儿子儿媳回家总有个热火的地方。

    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支撑的是一点也没有个性和能力的王桂琴,是逆来顺受的李金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婆媳(杜家村的媳妇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cr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