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创业
凯文凯利混沌研习社演讲:未来20年技术趋势的12个关键词 之中国

凯文凯利混沌研习社演讲:未来20年技术趋势的12个关键词 之中国

作者: 虎说七道 | 来源:发表于2017-05-11 18:35 被阅读0次

    回到现在,未来20年,技术会走向何方?凯文凯利如是说:它一定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就像重力一样,这些趋势是相互交织、可以预测的:形成、知化、屏读、流动、重混、过滤、互动、使用、共享、开始、提问和颠覆。

    笔者通过用12个比较容易理解中国式的词语来替换凯文凯利的12个关键词进行解读,并且分析了一些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下是解读的全部内容。

    第一个关键词:形成(becoming)

    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

    凯文凯利如是说:

    你永远都是无知的,不管你多大年纪,处在人生哪个阶段,总会有新的东西出现,所以我们要永远处于学习的状态。

    解读:

    老外的语言简洁,一个单词有的时候有很多层意思。Becoming是形成中的意思,而且这个形成中是没有完成时。就像这个世界永远都在改变,在改变之中,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才能适应这个改变的世界。映射到商业上,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新的商业环境正在形成,旧的商业环境正在慢慢消失。而新的商业环境正在无时无刻的变化,这永远都是进行时态。其实,换个词语来解释这个现象可能更加适合——演变(evolving)

    在商业环境变化中,旧的商业环境和新的商业环境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分界线。这就好像人类演变的过程,但是相较于人类的演变过程,商业的演变速度更加快,这其中的原因大部分还是源于人类的演变。在演变的过程中,商业也有优胜劣汰的规则,同样适用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注意观察每天我们的商业活动,都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在被消除,同时,又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得以滋生。最后,被消除的和重新滋生的进行数学意义上的加减,商业的效率总体来说还是提升的。其实这也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在商业演变的过程中,什么商业模式会顺势而火呢?咨询行业。那么为什么是这个行业呢?以一句古话来解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行业在国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并且,国外这个行业发展的非常好。但是,在中国这个行业存在的时间还很短,很多公司不能接受这个行业。特别是向一些好的咨询公司进行咨询时,费用一般都是非常高的。我们传统的观念认为,这些咨询公司只是说了说话,就可以挣那么多钱,觉得这钱花的挺冤的。

    这样的观念,实际上就是自负的表现,总觉得我认为的就是正确的。现在一些大公司每年都会花很多钱,去做咨询,去搞战略,去调研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咨询公司存在的价值。未来商业环境会变化的更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很容易在商业浪潮中失去方向,所以咨询公司就有了存在的价值。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员,才是一个企业最佳的决策,同时这家企业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个关键词:知化(cognifying)

    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你的薪酬!

    凯文凯利如是说

    全世界最聪明的,不管是哪个领域,实际上它都是最聪明的人加上机器。

    解读:

    说到知化,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词:认知(cognizing)。认知是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精准判断。认知的本身就类似于神经网络学习的问题(简单的来说就是信息处理能力),而恰好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神经网络学习。所以凯文凯利今天将知化与人工智能联系在一起,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可能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里面,人工智能会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爆发。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在挤破脑袋往人工智能这个圈子里面钻,有的公司(百度)甚至更改了公司的使命,ALL IN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的使命也非常贴近人工智能的功能: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这也是认知存在的使命价值。用认知的能力,清晰的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实际上就是在复杂的世界中,准确的寻找到一个线,而这个线能成功的将你带到真理的面前。很多时候,我也在想,中国古时候,那些贤人圣人在没有那么多书籍的情况下,竟然能参透那么深的道理,真的是很了不起。这其中可能就是对世界万物认知高度到了一定的境界,才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经典。

    认知能力的背后是,对商业价值的另外一种探索方式。我们称之为预见未来,说到预见未来,企业家应该非常擅长这件事情。我们所熟知的“外星人”马云先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预见者。他提供对商业、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世界趋势的总结,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预见未来商业的趋势,这说起来不算是技能,而是能力,这种能力的来源是认知。所以,企业要想有好的发展,一方面创始人要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等,我们常说的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认知能力。只有这样,企业在能在更远的未来有一席之地。

    这种认知能力,不是靠去读EMBA、MBA获得的。而是要通过特殊的教育方式获得,或许湖畔大学就是培养认知能力的地方,通过有意思的团队协作活动,一些有意义的手工劳动。然后给学员们充分思考的空间,当然不是让学员们去长时间思考商业。更多的让他们思考一些平凡的道理,引导他们去想一些为什么?其实,这就是认知能力提高的一个过程。认知能力的提高,不一定是要去看很多书,有时候更多的是要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至于更好、更深入的认知解析,请移驾微信公众号:盛盛GO,这个微信公众号是猎豹移动CEO傅盛先生开的,里面有认知三部曲,内容很不错。不是打广告、不是打广告、不是打广告。

    第三个关键词:屏读(screening)

    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

    凯文凯利如是说:

    不同的屏幕之间形成了生态系统,不仅我们看他们,他们也在看我们。屏幕知道你的注意力聚焦在哪儿,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生意,就是数据。

    解读:

    根据屏读(screening)的特点,我们用另外一个词语来代替它——追踪(tracking),这个词语,可能从事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人并不陌生。大家耳熟能详的,能不能追踪到用户的行为,能不能追踪到用户的等等。追踪在互联网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了追踪我们才能获得数据,然后才有了以后我们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

    但是,在未来现在的追踪技术已经满足不了技术的需求了。我们需要时时刻刻获取用户的情绪,需要获取用户现在干什么,需要获取用户身体条件的基本信息。那么,我们就需要足够多的屏幕来为我们提供信息。所以,这个屏幕在一定意义上完全区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屏幕。从大的意义上来说,它就是我们获取数据的一个工具。

    未来的屏幕一定是人眼看不到的,那么未来的屏幕到底会是什么呢?传感器,这个只有机器才能读懂的屏幕,将替代人类做数据的收集、整合工作。物联网时代正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未来传感器将遍布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无论你生活在何时何地,传感器就像一个镜子一样一直从你那儿孜孜不倦的获取着数据,然后它们再将这些数据实时的传送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通过分析,从中获得可用的商业价值。可能这些,听起来好像是科幻电影一样。但是,这些在未来可能真的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数据的追踪不仅仅是对企业有利,而且对每一个普通用户会更加有利。通过数据的追踪,我们可以更加便利的获得我们需要的产品,甚至我们可以获取我们说不出来,但又确实需要的产品。或许每个人在未来都有一个“数据知己”。

    第四个关键词:流动(flowing)

    你做的所有生意,都是数据。

    凯文凯利如是说:

    我们生活在数据时代,生活中到处都是数据。这么多的数据像是形成了超级生物体,远远超过人脑的容量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机器星球,其实是全球化的一个运作,全世界的经济好像都已同样的脉搏在跳动,以同样的行为方式在运作。

    解读:

    根据流动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交流(communicating)来替换流动(flowing)。今天的世界如此的繁荣,流动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每个时代的繁荣昌盛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频繁的对外交流。当然,对外的交流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交流。特别是最近十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人类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工具。

    如果互联网没有出现,可能我们现在的世界要退后几十年的时间。由于交流的不断频繁,我们这个星球成了村庄。交流不仅仅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前提,更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保障。

    当然,大数据时代任何的交流都要被数据化,在一定程度上交流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一方面成为了科学技术进步的保障,另一方面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衡量点。过去,因为数据的不流动,我们无法预知市场需求,有限的资源在不断的被浪费。但,那将终为过去。

    未来,我们的流动速度会更快,而且我们流动的速度也会更广。我们会有更快的飞机,更快的火车。当然,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面,我们还会有更加稳定的网速,更宽的带宽。因为交流的频繁,数据的产生量也将是空前的。因为这些数据的存在,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将会大幅度提升。未来的所有生意都将是数据。

    第五个关键词:重混(remixing)

    大多数的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

    凯文凯利如是说:

    全新的东西越来越少,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新组合。做重组时,首先是要做一个拆解,未必要拆解到最原始的状态,然后再去你可能认为可以与之重组的事物。然后进行重组测试,之后不断进行这样的循环,直到找到符合要求的事物。

    解读:

    根据重混(remixing)的特点,我们可以用熟悉的重构(refactoring)来替代。说到重构,其实,很多人一般会想到企业组织架构重构。但是,重构一开始的用途是用在知识架构重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产生的过程。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二十世纪中期,历史上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公理。这就使得很多经济学家发现,全新的东西越来越少,很多创新都是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形成的。

    这种现象是有情可原的,尽管这个世界上未知的事物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与未知事物之间也是要有连接点的。这个连接点有时候也得靠我们去创新,明知道,这个已知事物不能将我们引向远方,为什么不重构它?

    重构是现时期最重要的技能。不仅仅是人还是企业,拥有重构的技能就能时刻保证自己的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现在的组织架构已经不能让企业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那就必须要重组企业,通过重组激发企业的潜力。对于人来说,知识架构的重组和企业重组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重构的同时,也是危机发生的同时。对于人来说,这个危机是痛苦的,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去接受这样一个改变。但是,改变过后,收获一定很大。对于企业来说,这个危机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企业在重组的过程中,一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断送整个企业的命运。但是,不进行重组同样是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在这个概率事件面前,只有重组才有获得希望。

    任何企业和个人要想创造新的价值,必须要重组自己,不管是组织结构、还是知识结构。只有通过重组才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才能查漏补缺,才能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第六个关键词:过滤(Filtering)

    能吸引注意力,就能赚到钱

    凯文凯利如是说:

    每一天这个世界上都会出现很多歌曲、电影、书、杂志、文章等等。我们没有时间去筛选出其中最好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人来帮忙,找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其中,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注意力去筛选,我付出了注意力,我就应该拿到报酬。

    解读:

    我们可以用挑选(selecting)来替换过滤(Filtering)这个关键词。今天这个时代,每天确实有太的东西喷涌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足够注意力,去寻找那些被我们需要的内容。其实在挑选/过滤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被包含在其中的动作——分类(classifying),这是在挑选中潜意识就完成的动作。因为每个人关注的点不一样,所以在这些被精挑细选的精品进行分类同时也变得至关重要。

    当下,最流行的创业——内容创业,其实就是一个过滤的行业演变。越来越多的人会从事到这个行业中,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去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到底是需求决定了供给,还是供给激化了需求,在这里不做过多的探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创业者提供的优质内容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因为内容的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实,这无形中也就是给供给侧一个很大的压力。

    因为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众口难调的现象就会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创业团队挑选更加优质的内容,不仅是在深度上更优,在广度上也会有要求。内容创业现在正在风口上,很多团队涌现出来。其中有很多的运营模式,现在还看不出孰优孰劣,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内容创业一定是侧重于垂直领域性质的。未来在内容创业领域不会出现巨头,但是内容创业的门槛会不断的提高,因为对内容的要求会不断提高。

    在运营的过程中,担负有挑选任务的工作者,质量也会不断的提高。起码要达到一个在用户群中一个中等靠上水平,因为一些好的内容,水平高的人看待这些内容时觉得是好的内容。但是,水平稍微低一些的人看待这些内容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内容平平。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高低不同,在设立文章挑选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挑选员的认知能力的高低。更多的挑选员应该是跨领域性的人才,在挑选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投票表决兼职制度。

    投票表决兼职制度,首先,将投稿的文章全部都发到一个公共平台(可以用云来搭建一个简单的平台)上,请一些跨领域人才以兼职的方式到平台上。对每篇文章每个人都进行表决,应该确立一些规则,来保障挑选过程的公平性。

    第七个关键词:互动(Interacting)

    它的影响将和AI一样深远

    凯文凯利如是说:

    未来虚拟世界和人的互动一定是大趋势,机器会越来越聪明,它可以知道你任何动作的意思。现实和虚拟混合,当你使用这样的技术时,每一件事都是以3D的方式存在的,你可以用手控制这些现实,而且你真的是相信这些现实是存在的。

    解读:

    我们可以用存在(existing)来替换互动(Interacting)这个词。互联网最初的功能,是让我们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能与更多的人去交流。现在社交非常的火爆,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人性在作祟。而这个人性就是:存在感,我们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存在感爆棚。因为在现实当中,由于一些地理因素,环境因素。可能我们不是被那么多人所知道,但是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面,我们发一条朋友圈或者一个微博,会有很多人点赞。这个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存在感就得到了满足,但是现实是这样的,我们的朋友圈和微博有很少的人点赞。

    而现在的新媒体创业在其中就是一个过渡作用,当下最火的新媒体创业无非是——直播。直播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互动越频繁,人气也就越高。因为互动的越频繁,更多人的存在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想要获得存在感。新媒体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互动,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为新媒体。我们一直发弹幕,渴望被主播发现,我们通过刷礼物来提升我们的存在感,同时也为这些主播的工作买单。但有时候,主播也会生气,我们说错了一句话,也可能被禁言。

    说好的互联网让我变成世界的中心呢?其实,这个现象已经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待遇。也正是如此我们开始将满足我们存在感的机会,寄希望于机器。因为机器不会冷落我们,我们一旦拥有他们,他们就会以我们为中心。时时刻刻的围绕着我们,我们发脾气他们也都能理解,我们说一些不好的话,他也能理解,他就是一个完人的存在。于是,与机器互动便成了我们下个时代技术的目标。

    技术让我们互动更加频繁,在互动中我们的存在感在不断的被满足。在我们物质需求已经被满足的时代,我们都愿意花很多钱来获得物质之外的满足。互动无疑是最好的满足方式,在偌大的世界中,通过互动发现自己的存在。

    第八个关键词:使用(Accessing)

    所有权价值变成使用价值

    凯文凯利如是说

    优步是世界上最大的租车公司,但是它并不拥有一辆车;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但是它却不拥有内容;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零售商,但是它没有库存。未来,不是拥有才算是拥有价值,我们可以在不拥有的情况下使用更多的东西。

    解读:

    我们可以用连接(connecting)来替换使用(Accessing)这个词。因为在拥有与使用之间必有连接在其中起作用。凯文凯利在演讲也提到过,未来的新兴人类去哪儿都不需要带任何东西,去任何酒店,他们会提供任何你想要穿的衣服。但是,出于文明、礼貌的原因,你去酒店之前必须要提前穿上衣服。

    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未来一定会实现,其实在连接的过程,就是我们当下最火的共享经济。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下,我们不需要在拥有一样东西,才能使用它。这样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就是连接拥有与使用的一种理论基础。

    在实现从不拥有到使用这个过程中,信息之间的连接变成了一种服务。未来提供这种服务的商业模式只有平台,那为什么公司不可以呢?因为这种服务是双向的,两个方向都是用户。而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一个方向是用户,另一个方向是被服务者。从本质上来说,平台在中间既不是服务提供者,又不是用户,而公司既是服务提供者,又是用户,平台在其中就是个连接点。

    连接这种方式极大的解决了社会资源有限的矛盾,未来这种方式将成为我们物质生活的必备。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拥有某件东西才能使用,更多的是靠连接,在连接的帮助要我们的物质生活会最大程度的得到满足。

    未来我们的责任在连接的帮助下,会越来越小。因为我们不在拥有某件东西,仅仅是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的责任实际上就是在无形的变小。你要使用一件东西,这个时候连接的力量让你使用到了这件东西,用完之后马上撇清关系,再也不用考虑不是我使用时间之外,这件东西是否丢失,是否损坏等,一大堆麻烦事情。未来的生活,在更小的压力下,会变得更加的惬意。

    第九个关键词:分享(sharing)

    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作。

    凯文凯利如是说:

    现在的分享还属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分享的。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分享是在讲协作,以一种规模化的方式协作。这种规模化的交互,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和财富。其实大体意思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解读:

    分享(sharing)这个词语可以用协作(Cooperating)这个词来代替。凯文凯利在讲到共享即协作时,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关键词充满了期待。规划化的方式协作,这种规模是之前大家都无法想象的,其实这也是未来分享的临界点所在。因为协作不仅仅局限于分享设备,而是怎么让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人,以一种合作式的方式进行交互。这种交互更多体现在思想、知识上的交互,这回产生巨大的价值和财富,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

    他讲到了一个例子,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就是把一些交易以分布式的方式呈现,所以你可以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计算,不是一对一的,而是整个网络上交易都可以计算出来,之前的任何一项交易都会成为之后的网络构建的基础,你在这样的区块链的网络当中,你是无法作弊的。至于这个技术到底能不能作弊,我们先不谈。先假设这个技术是完美无缺的,那么未来我们要做的任何事情,都将会得到更多人的智慧。

    分布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最完美的模块进行组合,比如一项商业活动,有很多模块组成。我们可以把这些模块交给分别交给足够多的人去做,然后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组合。这样既保证了项目的完整性,又能保证项目的安全性。这样的协作方式,将会改变我们之前的就业方式,越来越多的有才的人,将会将他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共享的趋势同样是商业的趋势,今天我们能看到很多公司在打着共享的旗号,进行商业活动。比如说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等,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这些公司完全曲解了共享的意义。共享在一定意义上和使用功能差不多,都有连接的含义。他的职能部门只能是平台,对提供者和使用者来说,他们都是它的用户。我们今天看很多公司,自己花大量的资本去强势充当提供者,这其实在一定意义上不符合共享经济学的本意。

    共享经济学是利用平台将社会一些闲置的资源进行整合,为人提供一些服务。首先,是社会闲置资源,共享经济学的职能是让有限的社会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充分发挥资源的可利用性。而对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这些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强行养成用户习惯,到最后造成的一定是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要靠风险投资支撑。

    第十个关键词:开始(Beginning)

    技术的用途,是用出来的。

    凯文凯利如是说:

    关于技术,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新的发明是最适合用于什么的。用途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使用来发现的,不断尝试,在发明的时候,不用想那么多。所以,我们在任何时代下都要保持新手的心态。你如何去创造新的东西,最核心的一点,需要有思考的原型,然后把它延长下去。

    解读:

    我们可以用应用(applying)来解释开始(beginning)这个关键词。实际上,技术的应用或者是技术的商业化,我们已经谈论了很长时间。至于未来,技术到底会怎么样去商业化。我觉得,未来会出现一个行业,专门去解决这个问题。

    不得不承认的是,有很多创造的新的东西,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以商业化的目的去创造的。有的仅仅是因为它好玩,所以就发明了这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确实有很大的商业空间,它可能会解决一个行业的巨大难题。只是,发明者不知道而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空间。去发掘发明进行商业化用途,去解决一些行业问题,用于丰富我们的社会生活。

    对于创造新的东西,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词跟它的意思差别不大,但是在本质上有天壤之别,这个词就是:解决问题。我们在正常的商业生产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处于问题本身,我们会去想很多方法去解决。然后通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找到了解决方法。这在一定意义上不算是创造了新的东西,只是我们基于某个问题去不断努力去发现、去寻找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应该被称为已知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创造新的东西,是在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商业用途的基础上,用新手的心态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或者是生活的美。

    把这两个现象混为一谈,在中国这样的现象很多。一些解决方法,被视为创新。其实,就是对创新的误解。这可能也是我们在创新上的不足之处,不是我们不去创新,而是对创新的认识不足,在一定意义上,造成对创新者引导上的偏差。以解决问题的思想去创新,一定是误区。相比而言,在无为的认知上去创新,才能创造出最具价值的创新。

    第十一个关键词:提问(Questioning)

    好问题比完美的答案更重要

    凯文凯利如是说:

    今天我们获得答案已经变得很容易了,回答变得越来越便宜了。相对而言,提问变得越来越贵了,创造一个好问题正在变得比一个完美的回答更有价值。我们必须要有非常好的驾驭问题的思维方式,因为问题本身可以开发一个领域,想引擎一样,推动人的思维不断去创造。

    解读:

    我们可以用好奇(curiosity)来替换提问(Questioning)这个关键词。我们常常用一句话来表达好奇心对于人的主要性“有的人二三十岁就已经死了,到了七十岁才埋”。好奇心是我们人类,成为我们这个星球的主人的重要特性。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星球文明繁荣的前提,因为好奇心,我们不断去探索海的另一端是什么;因为好奇心,我们开始去探索天空里面到底还有什么?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文明都是由一个个好奇心堆砌而成的。

    好奇心正在变得有价值,在微博上,有一个问答功能。就是一些好奇的人花钱向一些微博大V问一些问题,大V回答这个问题。然后粉丝们提供好奇心支付一元钱,去看问题的答案。而问题的收益一半归提问者,一半归大V。我们常说,知识在这个时代最值钱,其实从这个功能上反映出的是:好奇心也是最值钱的。我们可以观察到,往往一些好的问题都会有很多人去观望。问题越来,观望的人就越多,提问者的收益也就越多。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观望者呢?其实,还是因为好奇心。只是别人知道自己的好奇心是什么,观望者不知道而已。其实这就是思维的差别,我最近听说,有人已经靠这种提问为生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算的上一份职业,而且是一份比较不错的职业。

    这份职业的从业门槛是很高的,不仅要去抓住观望者的心理,同时也要抓住那些大V的心理。不仅仅需要对生活有很认真的观察,而且还要具备一些对生活事件的分析能力。并不想大家想的那样,他只是比我早一步提出这个问题。如果你一直这样认为,你就要想一想为什么他总是比你早一步。

    第十二个关键词:颠覆(disruption)

    内因从来不是主要原因

    凯文凯利如是说:

    当我们在思考颠覆时,有三个规律:一、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颠覆不是从内部出现的,而是从外部推动的,内因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二、一些一蹴而就的现象和技术,只是看上去很突然,但它其实已经在背后存在了很多年。三、创造或者发明,是一个不挣钱的市场。这些年凯文凯利发现一点,我们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那些看起来不太可能为我们所使用的东西,将来肯定会为我们所用。

    解读:

    我们可以用适应(adapting)来替换颠覆(disruption)这个关键词。看过凯文凯利《必然》这本书的人都应该了解,凯文凯利对《物种起源》这本书非常了解,或者说凯文凯利对生物进化论非常感兴趣。生物进化论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凯文凯利将这个鲜明的观点,成功的引入到了对技术、对商业的思考。

    行业一般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行业元素、行业准则、行业流程组成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可以看成基因。这些东西很不容易改变,如果一旦发生改变,可以行业性质就会发生改变。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跟生物发生改变的机制是一样的。既然基因不容易改变,那么外来环境对于行业改变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其实,这里面的思想大多都是来自生物进化论当中。

    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其实就是颠覆的过程。而且,我们在面对环境选择的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是不同的,由此也可以解释企业的破产的原因——无法适应市场环境改变。大部分企业破产的原因,并不是内部出现问题,而是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改变。

    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时间过程量。企业破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是因为没有满足破产的底线条件;一项技术火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是没有满足成为产品的底限要求。所有一切看似偶然发生的事情,在时间的长河中其实就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本人对凯文凯利未来20年技术趋势的12个关键词的解读,仅代表个人意见。才疏学浅,可能在解读的时候,有一些地方理解的不太好,还望多多赐教!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凯文凯利混沌研习社演讲:未来20年技术趋势的12个关键词 之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fa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