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立秋

作者: 纪心dd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08:55 被阅读899次

20180807 周二  阴  北京30℃

说立秋

今日立秋,各种APP关于立秋节气的推文几乎都看到这样一个关于立秋的小典故:据记载,在宋代,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 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看过两个小文之后,我还上网查了一下“立秋”这个词条,这典故也在其中。鉴于这个小典故一再被引用,我倒升起了一点不太明朗的疑心,于是,就着自己的憨劲,就想推究一下这典故的可信性。

首先,它是唯美的,我们只要在脑袋里想象一下那情那景,就觉得够风雅。但是,宋代延续了多少年啊——北宋享国167年,南宋享国153年——不说整个南北宋,就比如说这活动搞了个百八十年吧,那其中万一某年立秋日的梧桐未解人意,听到“秋来了”三个字而叶子偏偏就一片没落下来呢?!就尴尬了吧。太史官怎么下得了台,皇帝他老人家的脸面是不是会特别难看?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如果要是朝廷年年必做的功课,绝对有提前给梧桐叶子做做手脚的嫌疑。否则,即便年年都是那株梧桐,也难保它年年都那么听话吧?一听到“秋来了”,就落叶子。然后明年继续,后年继续,大后年仍然……我表示摇头。季节规律再准,物候现象再准,也不一定有那么神准神奇的现象吧?物候年年都刀切一样的一致,岂不难为了梧桐,难为了大自然。

关于物候,我想凡正常成年人大致都知道一点自然界的这种现象,它是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物候或物候现象。自然界的物候确实非常遵循季节规律,但是每年能一时一刻都不差到了节气点儿就应声落下叶子,梧桐真未必做得到,此典故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大凡在一个地方生活过几十年,按照人生在世积累的若干常识来说,物候与节气差个三五天乃至十天半月的算极为正常吧,哪有立秋日立秋时辰一到梧桐就树叶必落的道理。

为了验证我的疑惑,晚饭后我特意下楼在梧桐树下站了好大一会儿,对一棵树发出“秋来了”的意念,梧桐树在风里摇摇头,又摇摇头,又又摇摇头,一片叶子也没有落下来。真的!这大约也要怪到我的资质,我不是太史官啊。此梧桐也不是彼梧桐。此京城更不是大宋朝那个京城了。想想那典故里的旧制,不禁觉得自己也好笑。

呵呵!现在你可以开始笑我了。事实上若论应景贴秋膘,今晚想吃鱼(不是已足够痴愚么!吃鱼有救吗,鱼也白白浪费了身子骨,所以免了)。

纪心  写于2017年8月7日

相关文章

  • 说立秋

    20180807 周二 阴 北京30℃ 今日立秋,各种APP关于立秋节气的推文几乎都看到这样一个关于立秋的小典故:...

  • 立秋说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喜欢春之斑斓者众多,然古往今来,赞美秋天的也不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乃收...

  • 立秋趣说

    估猜不少朋友只知道“立秋”, 但不知道今年到底是“公秋”?还是“母秋”? 下面告知大家“公秋”与“母秋”定论: 白...

  • 立秋.说今

    风花雪月柳,提笔入窠臼。 读尽千百恨,诗中几万秋。

  • 立秋说秋

    落雨不知时, 晨晓已觉爽。 立秋虽不秋, 却有秋之样。 风过习习敞, 雨来絲絲凉。 近写荷临秋, 远晀秦岭蟒。

  • 立秋如是说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

  • 早立秋与晚立秋

    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区别 1、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说的是立秋早晚与天气冷热的关系。于是大家就把目光...

  • 大雨倾盆在立秋

    多日的闷热中终于盼来了立秋!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是晚立秋,看报道说,今年立秋是在二十一点三十分...

  • 立秋—吃西瓜—怀念父母这件事

    今天的9时53分,我们将迎来立秋节气。气象专家说,立秋早晚一般以中午划分,因此,今年的立秋属“早立秋”。 今天我其...

  • 20190813 秋意浓

    立秋了,终于可以睡个凉快觉了 从小就总听母亲说:早立秋,冷嗖嗖,晚立秋,热死牛 今年就是早立秋,夜晚不再是火烧火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立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fo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