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被“善良”掏空自己

别被“善良”掏空自己

作者: 南风_998 | 来源:发表于2023-11-18 20:54 被阅读0次

    2023年11月19日 中原焦点团队 讲师13期 庞爱国 第1050天分享 本周第3次约练 总约练第680次 咨533、观110、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

    一个被别人用善良绑架的人,可能也是与之配对的合谋者。他为什么没有绑架别人,却绑架了你?我们不可能活成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人,我们需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2017年12月,国内某知名学府在读博士生杨某因为抑郁而自杀,这个悲剧性事件引起了社会讨论。杨某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单纯的学生。他的导师和他关系非常密切,媒体报道中是这样说的:他被要求接送导师,帮她买各种生活用品,给她的朋友圈点赞,听她发各种牢骚,要鼓励她,感谢她,爱护她,甚至要根据她的要求穿搭衣服,手机不能关机,要24小时陪她聊天,积极回应她随时随地的感情需求。

    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再掏空自己,别被大灵魂吃掉了你的小灵魂》,或许杨某就是一个被大灵魂吞噬掉的小灵魂,一个被善良掏空了的人。导师对他所做的,除了导师本身该尽的教育义务,还有道德绑架,比如她会说“老师把心都掏出来给了你”之类的话,或者情感勒索,比如说“你为什么不在粉丝群里回复我呢?没人回复,老师多没面子”。她跨越边界去控制学生的生活,比如她跟杨某谈到,你的女朋友对你远远不如你对她好,老师希望你能够好好处理你和你女朋友之间的关系,等等。

    我们当然知道,在高校里,博士生导师对在读博士生的前途的影响有多大,但以道德绑架、情感勒索的方式去控制学生,这是很不应该的。

    杨某的死是一个极端事件,但一个人通过道德绑架和情感勒索去控制另一个人的行为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很多时候,有的人会以你不善良为名来要挟你,如果你掉入了“必须要让对方觉得我是善良的人”这样的陷阱,你可能就会不断地掏空自己,成为人们常说的烂好人。

    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被善良掏空的烂好人?因为他们不想让对方失望,所以只好超越自己的能力去做很多事情。

    一般来说,80%的自杀者是因为抑郁而自杀,或许杨某在自杀的时候就处于一个能量耗尽的抑郁状态。为了让导师满意,杨某掏空自己,勉力而为,以至于到了没有办法恢复正常心理能量的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对他的心理健康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如果一个人长期透支自己,去完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对他人的欲望或是情绪无休止地满足,那么这个人的活法是极其危险的。在别人看来,他可能活成了一个善良的人,但对他自己来说,这是一种伤害。

    一个被别人用善良绑架的人,可能也是与之配对的合谋者。他为什么没有绑架别人,却绑架了你?一定是你身上有一些易于被绑架的特质,比如自我边界不清,比如有一个肥大的超我。

    “肥大的超我”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比较专业的说法。每个人都有本我和超我,本我是我们自己的欲望,是我们的本能;而超我是我们身上另一个管理道德的“我”,对我们进行审判,类似法官的角色。“肥大的超我”指的是超我太大、太重、太严苛。可想而知,当超我太大、太严苛的时候,本我的日子是很难过的。我们要活得舒服,就需要让超我和本我达到一个平衡,既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欲望生活而不顾他人,那样会变成恶人或坏人,又不能完全不顾及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如果在面对很多事情时,你只能善良,完全没有办法忍受一点所谓的“自私”,那我不得不说,你的超我过于肥大了。

    在这里,我联想到我的一个来访者,在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觉得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非常自私的行为。比如亲戚开口向她借三万块钱,其实她也不是很想借,但她又觉得借了钱给对方,自己才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不借,她会觉得自己是坏人、自私的人。

    所以,当我们被“我善不善良”这样的问题困扰时,可以尝试用理性分析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做的所有事情是不是真的能够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糟糕的、特别自私的人。

    “自私”其实不是一个坏的词。如果将自私理解成为自己而活,以照顾自己的情绪为先,那么这样的自私是合理的。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标准中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自私,必须是道德完美者,那他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很困难。实际上,世界上很少有人真的能活得一点都不自私。

    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被讨厌的勇气”,后来成就了一本同名的书,书中探讨的就是如何活出自己,如何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可见被讨厌的勇气其实是很珍贵的。很多要在别人眼中活得善良的人,缺乏的就是被讨厌的勇气。比如,今天你来找我借三万块钱,希望我能够帮助你,而我显然有这个能力,我似乎就找不到立场和理由去拒绝你,我怕拒绝你,你就会讨厌我。但其实,即使我有能力帮助你,我也可以选择不帮助你,这叫自由;如果一定要我借给你,那我就不自由了。

    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标准,我们不可能活成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人,我们需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很多人都误解了世界的真实,这份误解就是高估了人性。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纯洁无瑕,都为他人而活,那么绝对善良是能够存在的。但实际上,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适用在方方面面的关系中的,有时仍然是丛林法则。我们是人类,有高度的文明,但同样,我们也不能忽略和回避我们身上的动物性,回避本能就是压抑,是自我欺骗。丛林法则就是:一样东西我有,你没有,如果我给你,我就没有了。那么在给予的时候,我就会思考我要不要给、我愿不愿意给、我想给多少,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杨某这个令人遗憾的事件里,我们会看到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他们拥有一种从别人身上吸吮能量的能力,宛若巨婴,他们很善于用一些跟“道德”“善良”相关,或者跟“善良”反面相关的词语来达到他们对别人的控制。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你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很纯粹,而没有看到在对方的世界里,这不过是丛林法则,那么你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可怜的猎物。他能够从你这里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你可能会被他要走你最珍贵的东西。

    如果一段关系经不起拒绝,那么我们需要想一想,这是一段怎样的关系?一个人因为你拒绝他或者令他失望,或是没有给予他想要的帮助或者热烈的回应,就觉得你是一个坏人,这样去认知你的人,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偏执的人,他从不曾看见真实的你,或者他也不想看见真实的你。那么,你还要挽留、经营、在意这样的关系吗?

    我们需要构建一些有生命力的关系。我们常常说有生命力的关系是流动的,流动就是能够接纳关系中有一些缺憾,我能接得住,你也能接得住;流动就是我们彼此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哪怕我表达的时候可能会让你不愉快。流动的基础是真实。

    如果我们将自己真实的愿望、真实的自我,或者人性中合理的、自私的部分掩盖起来,去成为一个完全满足对方需求的善良的人,这就是一种幻想,而且这种幻想难以维持,即便维持下去,也是极其危险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被“善良”掏空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jp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