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音 乡亲 乡情

乡音 乡亲 乡情

作者: 乔延宾 | 来源:发表于2023-01-22 12:34 被阅读0次

      新春佳节之际,再读大诗人贺知章的诗《回乡 偶得》,不禁为他的诗所感染。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八岁离乡,可谓少小;年过古稀再回乡,可谓老大回;在外60多年,一朝回家仍然是一口纯正的南馆陶老街口音,以至于乡亲们听我说话会欣喜地告诉我“你眊眊,那延宾恁不些年儿在外边,家乡话一点儿也没变!”这也是乡音无改了。与诗人不同的是,我虽年过七旬,但却是一头乌发,且头发茂密。

      诗人回乡,自我描述“儿童相见不相识”,别说我八岁离乡,在外60多年,如今故乡的儿童哪能认识我呢?就算从故乡三年的知青生涯结束,1971年底回城再次离乡,也已经五十有二年,但所幸这几十年来从未隔舍对于故乡的亲近,一年中总有几次回乡,故乡的街里街坊丶老少爷们儿也从未把我忘记。

    前几年回乡为逝去的亲人扫墓,我让儿子开着车从北河湾沿卫运河大堤南行,再从南馆陶老街走一走,车刚从驸马古渡沿大堤堤坡缓缓驶近老街东口,十几位老街坊正在街边聊天,其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街坊从车窗外看到我,惊喜地说:“那不是延宾哪!”乡亲们一起向我看来说:“豆(就)是!豆(就)是!”闻听乡亲们的呼唤,急忙告诉儿子“停住车。”打开车门欲下时,乡亲们齐声说:“别下来啦!别下来啦!”

        我还是坚持下了车,对乡亲们说:“到家啦!叫我麻利下来!”与乡亲们相见格外感动。此时一位老街坊说了一句暖心的话“咱陶北,没有一个人说那延宾赖哩!”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这是乡亲们对一个在外游子的最高褒奖!

          想起1994年,在电台初上直播广播节目,几位乡亲从故乡来,说起我的播音主持,一位长辈偶然谈起,先是褒扬“延宾的广播挺好!”然后幽默地说“有时带点家乡口音,有点卫河水的味儿!”说完我们都会意地一笑。这就是乡音无改啊!

      几年前,写了一篇在故乡当知青的回忆文章,发表于“简书”上,被故乡一位同龄人看到,他在文后留言:“那时常常看到你从家门前走过,瘦瘦高高的个子,穿一身洗得发了白的军装,头戴一顶嵌着红五星的军帽,一个有些忧郁的男孩,这种装束当时在老街上是独一份儿。”

    就是这个十八、九岁的大男孩,1969年冬天,跟生产队里的乡亲们一起打机井,吃大锅饭时比赛谁的“糊涂”喝得多。农业学大寨自己动手人工“推磨”打机井,四面透风的帆布篷子里,人工推绞盘下井锥,冷得耳朵上长冻疮。大多数打井人,一身旧棉衣,腰里系一根绳子,头上从头顶到脖子,系一条围脖,而我却依旧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冷得发抖,乡亲们说我“大闺女要饭——死心眼儿!你不会穿厚点儿。”第二天,我也穿上一身蓝棉袄,把围脖系在头上,暖和多了。乡亲们说我“二小穿大褂儿,这才像那一回。”看看别人,打量自己,嘿然失笑。午夜开饭,队里伙夫埋锅做饭,一开饭,人人手里拿一个大瓷碗,没有干粮,玉米面糊涂管够,都抢着盛,总比不过别人喝得快。一同龄小伙子说:“你傻啊?每回盛糊涂,别盛一满碗,盛半碗,沿着碗边转着圈儿地吸溜,那不凉得快?”吃到最后,一共喝了十三次半碗,果然快得多。只是那身装束,乡亲们看着我笑,我打量自己,这才像个贫下中农,也不禁哑然笑起。

          那年麦收割麦子,不小心镰刀割着脚脖子,鲜血直流,疼得我掉下眼泪。生产队里一起割麦子的街坊爷爷见状,忙到地里找一种酸浆草,折断枝叶,流出白汁,双手按在我的伤处,止了血,我想起母亲,又掉下泪来,那位爷爷亲切地说:“别难过,小儿,一会豆(就)好啦!”40多年后回故乡,再见到他,已白了头发,依然笑容可掬。每当想起远在外地的爹娘,受点挫折,总爱掉泪,这次回去见到堂姑,说起当年,她回忆着说:“记得俺延宾好哭。”每当心中难过,一个十八丶九岁的大小伙子还会流泪,而每当这时,善良的乡亲们总会像哄孩子一样,好言安慰。

          童年的故乡生活是美好的。仲春时节上树折黏柳枝条做柳哨,盛夏跳到卫运河里游“狗刨儿”,晚秋到梨树行子里用土坷垃打秋梨,严冬里下到池塘凿开冰层去捞鱼,让我尽享故乡童年的欢乐,同时也结交了一伙子小伙伴,结着队地唱童谣,也变着法儿地学骂人,想着点子去偷卖瓷器大爷的小酒盅丶小灯盏,仗着我辈小,给同龄的叔叔丶爷爷们起外号,多少年后回故乡,这些同龄长辈还回忆说,你那时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而今再回乡,他们说了一句故乡的格言——“前十年看父敬子,后十年看子敬父。那时咱都是小孩儿,不透气儿。”如今年己古稀,这些同龄长辈格外亲热,父母移灵回乡,一起来帮我料理亲人的后事,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每次还乡,乡亲们得知消息,争先恐后地邀我“聚一聚”,六十岁那年,邀集了七位同龄人同往,餐桌上,把酒话旧,情意绵绵,记得我当时说了一句话“四十年后咱们再相聚!”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能活到那个时候啊?我坚定地说“能!”大家举杯同祝“长命百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不尽的乡音,道不尽的乡愁,啦不完的乡情!

      贺知章老先生的诗,引发我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2023年农历正月初二,延宾读贺知章老先生的诗有感。

     

相关文章

  • 读《乡音乡情》之《乡亲》

    在成新平《乡音乡情》之《乡亲》这一大篇里,共收入作者26篇文章,写了20个人物。这些文章有发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拔根的树

    乡音,乡土; 乡物,乡亲; 乡景,乡情; 忍痛拔起出生的根部, 不再固守原地, 离开家乡, 去往异域陌地! ...

  • 乡音,乡亲

    早晨去城南菜市场采购,在市场最里侧的一家店里买了一条腊肉和一瓶豆腐乳。老板的口音听起来特别耳熟也特别亲切,付完账之...

  • 回到故乡

    天还是那片天 父老乡亲却变了模样 树还是那棵树 岁月的年轮刻满沧桑 乡音还是那声乡音 始终在耳边回响 乡情还是那份...

  • 乡亲乡情

    冬天出奇地冷,娘咳嗽的不行。 我跟娘说,去城里大医院吧,那里的条件好。 娘说,就在镇上卫生院,那里的人好。 我有点...

  • 乡亲,乡情

    今天晚上和母亲闲聊,提起我当年在城里买房的事,母亲说,我们家是庄上第一家装电话的,第一家买电视的,第一家买摩托车的...

  • 乡亲乡情

    常记得小时候住的那两间土坯房,一觉醒来竟然缺了一面墙。原来是夜里下雨淋塌的,关健雨还没停下来。靠墙的大平柜也被土坯...

  • 方言·乡音·乡亲

    方言是什么? 方言是无声的乡音。 出生在哪里, 成...

  • 乡音乡情

    转山转水转村庄,闻土闻花闻酒香,听说听唱听曲艺,思人思物思故乡。

  • 乡音乡情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说的是家乡的方言,长大了外出求学说的是普通话,工作后没有人再和自己说家乡的方言,再加上一些电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音 乡亲 乡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pk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