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唤醒。德国哲学家雅贝斯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有的看书的呢,也只看那些动漫、网络小说等,老师和家长要求看的名著、经典等有益的书籍就不愿看。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恰恰是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所以我认为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看书的,而那些不爱看书的孩子,一定是养育者在养育过程中,少做或多做了一些事。
在孩子幼儿时期,父母引导和陪伴孩子看书,每天把带孩子看书当作教孩子吃饭喝水一样必然,同时引领孩子发现书本里的知识海洋世界是如此的有趣,那么一年半载下来,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养成看书的习惯,而且会爱上阅读。
记得在儿子幼儿时期,我们经常去的地方,除了公园就是图书馆和各种书店了。就算儿子生病需要上医院看医生时,书本也是我们的必带物品。在漫长的排队等待过程中,在输液的过程中,别的孩子在哭闹,我们则安静愉快的在书本中畅游。当孩子沉浸在有趣的故事里时,可以让漫长的排队,变得不再难熬,也让孩子暂时忘记身体的不适或疼痛。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期,当自我意识产生时,都会或大或小的出现叛逆心理。在儿子上小学之前,他所看的书基本上都是我挑选的,我会不定期的买一些书放在家里,儿子一般都会第一时间拿来看,喜欢看的会反复的看。上小学之后我逐渐的把选择权交给他,买书的时候买他选的同时也会买我挑的。
在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买了两本和西点军校有关的书,记得其中一本名为《西点男孩》。书买回来一段时间,我发现儿子一直都没有拿来看,宁愿看那些已经看过的书,我推荐了几次他也不理我。后来,他看书的时候,我故意在他身边读,可是儿子就是忍着不看。几天后刚好是我们去日本出游的时间。临行收拾行李时,我提醒了几次让他自己准备书,他选择不带,出发时我偷偷的把《西点男孩》放进背包。
果然和我意料的一样,4个多小时的飞行,儿子耐不住寂寞。上到飞机没有多久,他把座位上的杂志浏览完了,没有书看没有事做,开始无聊了。这个时候,我告诉他背包有书,他马上迫不及待的拿来看了,很快就看得津津有味。旅途中每天晚睡前他都要看上一会,旅程结束时一本书也就看完了,而且回家后,第一时间去书柜找另一本来看。
还有一次我给儿子推荐郑渊洁童话,跟他说这是我小时候追看的故事,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下单的时候,我连同他挑的书一起买了本《皮皮鲁总动员》。有一天,他兴奋的跑来找我,告诉我《皮皮鲁总动员》太好看了,太搞笑了,谢谢我给他买的书,然后让我把整个系列都买回来。
不管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还是学习学校的课本知识,亦或是学习才艺的过程中,父母都是在做与不做,管与不管之间把握一个度。我们能做的,要做的,就是引发孩子的兴趣,点燃他的生命热情,唤醒心底的梦想。这样的孩子,他的内核驱动力便是无穷的,他是充满激情和生命力的,他便会主动的、快乐的去学习,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不管是孩子成长还是作为父母,其路都是漫漫修远兮,我们都需在各自的路上上下而求索。陪伴、犯错、学习,反思、修正,慢慢的彼此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引发孩子的内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