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实验中都证明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个人的情商比智商重要,一个高情商的父母必定会有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说到高情商的人大家想到的应该基本都是会说话,会做事的人,不会发脾气。 但高情商的父母们并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能够控制并运用好自己的情绪,更能够认识别人的情绪能够和他人的情绪有共鸣,并能够及时回应他人的情绪。
比如,孩子看着闹钟滴答滴答的走个不停表现出很好奇,想都没想就把闹钟给砸烂了,想把闹钟的内部结构一探究竟时,他们没有选择打骂孩子而是理解孩子,就是因为这位妈妈能够认识孩子的情绪,当她看到孩子对闹钟开始摆弄闹钟时,她便知道孩子对闹钟很感兴趣,闹钟滴答滴答的转动的过程很有趣,妈妈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有共鸣后,她主动鼓励并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就是对孩子情绪的一种回应,表示妈妈支持孩子的这种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但是一般的家庭看到孩子把家里的东西弄坏后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理解,另一种就是生气,但是!你要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并不取决于孩子有没有把闹钟弄坏,而是取决于你对孩子这个行为的看法,如果你觉得孩子是在搞破坏,把你花钱买的闹钟给弄坏了你可能会生气,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你很生气,你的孩子很伤心。
但如果你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本来就是好于探索你就会很珍惜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你会和孩子一起去寻找闹钟为什么可以走,你会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发现,导致的结果便会是你和孩子都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既能玩了又学到了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那是什么决定了父母到底生不生气呢?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著名的情绪ABC理论了。
A指诱发事件,就是上面例子中的“孩子玩闹钟”。
B对诱发事件A的产生的信念,就是面对孩子玩坏闹钟后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C就是所导致的结果。
很多家长肯定会觉得自己会不会发脾气在于孩子有没有玩坏闹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给大家讲个很多人都熟悉的小故事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沙漠里有两个人,这两个人同样只有半瓶水了,第一个人看到半瓶水后就很消极的觉得“天啊,我只有半瓶水了,我肯定走不出沙漠,我肯定要被渴死在这里了、、、”最终结果也确实像他所说的那样,他没能走出沙漠。第二个人看到自己只有半瓶水后他开心对自己说“真的太好了,我还有半瓶水,我肯定能走出沙漠的。”最终第二个人也如他所说的那样成功的走出了一望无垠的沙漠。
为什么同样的事件却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呢?
原因就是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你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与态度才是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情绪ABC理论同样也非常适用于我们的育儿当中,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无法改变“孩子已经犯错”的这一事实了,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孩子犯错误”这一事件的看法,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才是导致结果的原因。
父母们对事情的看法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也藏着我们所说的高情商。你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与态度也将影响孩子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在育儿当中当我们改变不了事件A时,就试着改变B吧,当B发生变化时你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C,把你的高情商也传递给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