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上一次和你大学同学微信是什么时候?
下一个问题:你上一次和你大学同学见面是什么时候?
最后一个:你上一次和你大学同学面对面坐下谈谈是什么?
扒着手指想想,你会发现这个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状况都是不同的。有些人有个小的闺蜜群,两三个人经久不散除了结婚生子,我们永远在朋友圈晒着“友谊地久天长”;有些人常常在朋友圈点个赞,但也仅仅点个赞,“点赞之交”只是在宣告着“虽然我们不联系,但请知道我关注着你”——可是丝毫掩饰不住下次见面对于缺乏参与别人成长的夹生;有些人则工作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了,或许“十年不相见,他们是默默去做一件大事去了”,但渐行渐远很可能就是一辈子不见。
并且,上面的三个答案常随着毕业的时间变长而变得逐渐规律化:更多的人习惯了远离。
远离之后,时间通常是按十年来算的,而不是年。下一次见面,通常是大腹便便,人到中年,班里几个发达的同学撺掇着聚聚,一时间忐忑,害怕别人混得比自己好,犹犹豫豫一顿包装,去了之后发现“成功”的同学显得虽然阔绰却依然真诚,一时之间相看泪眼老泪纵横,叹息青春老去、理想喂狗。
这是去年我看到我父亲去见当年小学同学时候的情景。这一代人,标准的60后,没有生在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领完毕业证之后各奔东西,上大学的,上大专的,打工的,下海的……改革开放之后这激荡的30年,放大了人生际遇,也凸显了整个落差。许多人早就不在原来的住所,可以联络的前几年谁也没有联络,等到稍有成就想要找的时候反而找不到了,城市化的进程让很多人逐渐和青春脱节,连追忆的影子都找不到。那天他换上了刚买的新装,焗了个油,兴冲冲得去参加同学聚会。最后被人送回来的,喝醉了,那是开心的醉,笑着舞着,大声得告诉我:我是真的高兴。这么多年了,同学们都找回来了。躺在床上,我看见他眼角有泪。我不知道,他醉着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或许是许多“本可以”……
这是没有互联网的一代人,但对于生在互联网最发达的现在的我们又是如何呢?
我们从初中开始就有小学群,之后有初中群,之后有高中群,之后大学群……很显然,似乎我们很多人一直是处于不断甩掉大多数的那一批,你会发现随着成长,自己的圈子越发同质越发向优秀接近,越发和每一个阶段的当时金字塔的中下端脱节。你有傲气,不愿意参与“不是同质人”的聚会,因为大家都很忙。
我有着一些非常的强关系,三五好友,三个月联系一次的,半年联系一次的,一年联系一次的,没有刻意,到点了就能想起啦。而更多的则是潜水的大多数,多到彼此朋友圈点赞都成了多余,那些都是弱关系。军哥去年冬天告诉我那段时间他在做的事情:和一些曾经的人脉保持联络,每周几个,尝试激活。当时,我觉得他好可以,好做作,所以我一笑了之。
逐渐得,自己开始发现社会伴随而来的社交是什么样的。进入社会之后才开始的关系就再也不会是学校时候的纯粹了,更为理性,更为利益,更为注重效率,更需要彼此投合的动机。人真的是犯贱的一个群体,当你身边比较少的时候,你反而开始怀念,甚至珍惜。
此时,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毕业之后,同学之间还需要联系吗?这个命题更精确的实质以及阐述是:对于积累的弱关系,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我曾经一直觉得,我们需要保持和同质的人交流,保持独立的思想,不用太过合众,因为那容易使你变得平庸。“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如此种种的鸡汤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独行者,不断想要挤进更精英的圈子,同时排斥那些想挤进我们圈子的人——我们每个人如此角力,把关系变得更为僵化,每个人都不容易,但互相都不会心疼彼此。
但最近,我越发觉得,其实不是这样,这半年见过的很多人,看过的很多书,自己的很多经历都真切得让我觉得:弱关系需要激活!
1. 弱关系更有助于我们获取信息
很多人会觉得应该和同行业的人以及同等价值观的人交流,最为没有阻碍,最有效率。所以我们拼命得维系着我们的强关系,不断交流不断碰撞却常常陷入死角:我有的困惑你也有,我想到的灵感你也差不多想到。我们会发现强关系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越来越孤单,“对影成三人”有时候常常让我们夜晚到点。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向弱关系求助?弱关系真的表示:不优秀?
不是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很多人反而非常优秀,只是因为我们长期不交流,所以我们从远观到远离到遗忘。
那是因为弱关系不具有付出者潜质,不愿意帮助我们?
也不是的,很多许久不联系的人其实是非常愿意给你提供帮助的,前提是他需要了解你当前在做的事情以及你的当前计划。
其实,向弱关系求助让人觉得为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于缺乏信任。信任是强关系天生具有的,彼此知根知底可以无条件得选择信任,而弱关系则不具备这种潜质:几乎所有的伪装都发生在弱关系。
此时我们就应该发挥弱关系的优势——连接。如果你把自己的某一次工作方案呈现给身边所有其他行业的人,每个人给你的评价和建议一定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些甚至可以激发你的灵感。
强关系提供了纽带,而弱关系则扮演了桥梁的角色。如果我们坚持和弱关系进行定期交流,你会发现你所被触发的新知是成倍的。强关系强调的是深度,弱关系则加大了信息广度,如果能够将强关系的信任和弱关系的新信息组合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变得游刃有余。
2.增加自我价值的最低成本是连接资源
我们努力加班想要晋升,努力写公众号想要增加粉丝,想要不断跑步刷PB……因为上了一级就上了一个圈子,你的思考格局就不一样。我们常常会发现,更牛逼的圈子往往吸引着所有人,很多时候其实也只是因为牛逼圈子里面的人拥有的资源、资本、人脉、社会影响力,经常能够让你打开格局,改变认知,从而拔节一样得成长。
进入社会的人很多时候都知道,需要进入一个更高的圈子,比较便捷的途径是价值互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互惠者”。互惠虽然是一条强大的规则,但它也有两个缺陷,这些缺陷让我们许多人在构建关系网络时变得小心翼翼:第一,觉得自己被人操控了;第二,特别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关系网络倾向于维持得小一点。
所以,在价值对等之前,我们就需要做一个完全的付出者,我们需要不断得输送价值。
但是,互联网时代什么样的价值最为珍贵?其实是资源。许多人试图进入不同的圈子的原因本身就是为了资源,无论是什么样的行业都离不了人。
而我们都很忙,时间本身有限,我们开始考虑成本。而互联网最大的便利就是连接,正如QQ正如微信,因为连接,产业群是巨大的,成本反而因为规模效应变得非常小。
同样的,因为付出者需要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连接,输送这个时代最稀缺和宝贵的——资源,我相信你的价值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3. 当利益价值和情感价值叠加,效率最高
我们的社交,本质上讲,其实都遵循两个社交价值:要么你们之间有利益价值,要么有情感价值,或者两者叠加。进入社会后更多的社交诞生于职场,所以利益价值居多;同学感情很多时候情感价值居多。
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直接定义,其实就是亲密和疏远,时间价值是否对等的考量。强关系可能是利益价值对等,也可能是情感价值对等,利益和情感就像社交货币处于动态平衡此消彼长的转化中。
为什么要激活你的同学关系?
因为你会发现,校友中去各行各业的都很多,我们的情感货币虽然随着时间冲淡,一场校庆马拉松或者一个校庆视频甚至一首校歌都可以使得感情货币满血复活。
而随着时间增长,彼此成熟,彼此成为行业的精英,你们需要彼此交融产生的利益货币。
这两种货币在其他关系中,只讲感情没有效率,只讲利益没有包容,恰好是同学彼此交融,你呼我应,反而能够到达效率的最大化。
4.结语
正如和君王明夫先生在A6毕业的时候写给所有人的:“
能者多劳、能者多做贡献,将来混得好的兄弟,对处境不佳的兄弟,能拉一把的就一定要拉上一把,能给的机会就一定要给到,不为求回报、不为求感恩,就为曾经的A6同学情谊。那些混得不太顺利、处境艰难的兄弟,放下虚荣心、破除脸皮薄,跟着能干的兄弟混,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对自己的角色,融入能干兄弟主导的事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是兄弟,就不要暗中较劲、比高下,不要讲究“平起平坐”,要讲究携手、分工、相互补位,合力追梦。
未来,兄弟们相互对待,一定要守住一个底线:不要打A6兄弟的主意,不要沾A6兄弟的便宜,不要嫉妒和为害A6兄弟。这个底线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不是什么高级要求。万望74位兄弟守住这个底线。”
今晚陪访组员的路上,收到了楼下江苏银行金融租赁的同学喊我明天中午共进午餐,蹭她食堂,说是好久不见。
我回了句:“好呀,老时间,老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