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引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人才
而对待人才的方式,我们会发现很多高明的,甚至失败的沟通方式
值得现代的我们思考
纵观三国人才
我们很快就会发现
在群雄并起阶段,袁绍的人才在最初是最多的
就连之前曹操也去投奔袁绍,为了一起讨伐董卓
不料,曹操的攻伐董卓之策并没有让袁绍采纳
曹操见董卓如此优柔寡断,难分是非,怎能成大器?
于是自立门户,自己创业起来
通过用法令手段强势实行“唯才是举”策略,笼络了一大批人才
跟袁绍旗鼓相当
当这两派人马开始对立行军之时
我们往往得经历这样一个流程:
战前庙算———得出行军策略——实施计策——兵发战场
战前庙算是说将军大帅聚集谋士一起开会讨论打战策略
所以一场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跟庙算成功与否有重大关系
先来看袁绍
大敌当前,袁绍听了一个谋士的策略赞赏不已
突然又有一个谋士提出反对意见,袁绍听了觉得也很有道理
紧接着几个谋士乱成一锅粥了,开始双方争论不休
袁绍只好又说了一句口头禅:众卿容我再想想
等到谋士们再说的时候,他也不由分说,直接选了一个对他口味的意见
没有再自己进行分析
很显然,这场战还没打已经先输了
再来看看曹操
同样是大敌当前,也经历一样的流程:
战前庙算———得出行军策略——实施计策——兵发战场
跟袁绍不一样的是
在战前庙算阶段,曹操自己心里先想好对策,自己先进行战局分析
接着再聚集谋士,让谋士们一一说出自己的策略
他觉得这个谋士的想法很好,是他自己没有想到的,
他会直接当面赞赏,并把这位谋士的策略作为自己战略的补充
或者谋士们的意见与他的意见相合的时候
他更是直接说,
汝正合我意!
然后就进行一系列战争计谋的筹备,运筹帷幄
在曹操的阵营里面
我们不会看到谋士相互争执不下的情况
这主要得益于曹操他自己是有主见的人
他觉得好的策略,他会吸收,
用哪种策略他自己心里会定夺,心里有数
由于庙算之前他自己有事先分析战局
因而他对于战局策略的大方向不会错
只要这个方向不错,那么庙算的策略也只会是正确的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大胆而果断的做出决策,
大大避免了庙算的失误率
同时曹操对于正确意见,他会直接赞赏对方
这不仅给谋士心理上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更会让谋士们效仿被赞赏者
把心思全部放在出最好的策略上面
而不会相互勾心斗角,加大了团队凝聚力
庙算的效率大大提高!
这恐怕就是赞美的力量了!
而袁绍则不然,
他最大的缺点正是由于他太没有主见,犹豫不决,
从以上他的作战流程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庙算之前没有先自己动脑筋
他过分依赖他的谋士
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那你到底听谁的呢?谁都有道理呀
所以这些谋士为了让袁绍听他的,各显神通,相互暗伤,
不团结,不以大局为重,只把心思放在勾心斗角上面
越是勾心斗角,越是人心涣散,
谋士们的心里也就越受到挫败
因为谁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得到肯定,得到实施
甚至得到赞赏
可是袁绍的赞赏极少,即使赞赏也是赞赏符合他口味的
那是讨好他的结果,这样的谋略岂能让人有成就感?
这样打战哪有不败之理?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做任何事情,不能太依赖他人,
遇到事情一定先问自己怎么做,
一定自己先分析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尽量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遇到事情一定养成自己先思考的习惯
然后再请教他人
你可以开会进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之后,一定全盘分析,做足功课
让方案更加完善
而对于管理团队
更是要借鉴曹操的方案
运用赞美的力量
2018.6.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