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和感悟4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和感悟4

作者: 芳草June | 来源:发表于2021-01-19 16:53 被阅读0次

——第三章《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往往比孩子甚至比老师更有压力,有时会无形当中把压力转嫁给了孩子。在高知家庭中的父母表现出比普通家庭的父母更焦虑,这是因为高知家庭的父母心中的“理想自我”要求更高。孩子必须达到某个水平,他们才心满意足,他们是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教育不成功的结果的。

        有一些教授家庭的孩子成绩很不理想,甚至行为异常,成为反面典型的。这应该不是智力的问题,父母对孩子要求和期望高,孩子的压力过大是其中一个原因。(当然也有其他原因。)

        教师中也有很多自己的孩子学习很不理想的,我们也或多或少地带着一种焦虑,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同事的孩子或同班的孩子比较。尤其是不能听到“人家的爸爸/妈妈是老师!”好像老师的孩子理应学习好,如果学习不好,当老师的妈妈或爸爸会觉得没有面子。

        我认为全职妈妈的焦虑也更甚。在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

      我们班有个女孩是单亲家庭。由于父亲一方的原因,父母离婚,妈妈独自养育两个女儿,妈妈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这样子了,无法改变了,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两个孩子身上。所以要求孩子必须一百分以上(加卷面分满分是105)。并且经常在家里唠叨,说自己有多辛苦,孩子必须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这是这位妈妈和我电话交流时她传递给我的感受。很明显,这位妈妈很焦虑,并且将自己的“理想自我”强加给了孩子。大女儿很争气,每次考试都很好,都在一百多分,但平时很少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这也可能与不幸福的家庭有关吧。

        用转嫁压力的方式将压力转嫁给孩子,会增强孩子的学习压力,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让孩子形成外界的评价系统,容易产生“为了父母而学习”的动机。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网瘾?

      许多孩子之所以迷恋网络,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个可靠的安全岛。他们对父母、学校遗弃了。于是他们去网络上构建新的新换的安全岛。

        父母怎么“遗弃”了孩子?

        这里的遗弃,除了表面的意思真正的被父母抛弃,在单亲或隔代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以外,还有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被父母寄养在长辈或其他亲戚家里的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或亲人的关爱,也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三岁之前妈妈最好亲自带。因为孩子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到三岁才能形成客体稳定性和情感稳定性。

      客体,即孩子身体以外的物体。幼小的没有客体稳定的概念,他们只有看到这个事物,才会觉得这个事物的存在,看不到,他们就觉得这事物不存在。比如,和孩子玩躲猫猫,孩子玩的不亦乐乎。

      情感稳定性,即一个人只要确认对方是爱自己的,那么。他才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对这一点产生怀疑。客体稳定性,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孩子一岁半即可形成,而情感稳定性要到三岁才能形成。

        只有形成两个概念后,孩子才能承受与妈妈的长时间分离。(两周及以上)三岁以前,妈妈与孩子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创伤,会产生不安全感。

        这一点在我的女儿身上表现出来了。九个月大我就将她留在了老家,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我刚开始还能三两天见孩子一面。后来随着工作的调动,我一周到两周才回去一次。(当时也是觉得迫不得已。)

      等孩子三岁时我才将她接到了身边,上了幼儿园。由于孩子放学时间和我们的下班时间有不小的冲突,就将孩子午托了,让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晚上才接她回家。我一度发现孩子非常爱哭,敏感,在家里、学校都很执拗。我当时将这一切归结为是老人惯的。现在看来,这应该是孩子在长期的被寄养的环境下,产生了很大的不安全感,所以特别黏人,生怕我们再次丢下她。而有时候,她不听话的时候,我还会用将她送回老家的话来吓唬她。我当时没有想到这些话有多么大的伤害,现在看来,自己做的真不对。早读一读这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许就不会或少犯错了。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现在补救也来得及。我只有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样,孩子做事情的耐心和毅力也会相应地提高。(为什么孩子晚上睡觉要让房门开着?这应该也源于内心安全感不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和感悟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cc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