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提起人工智能绝对是21世纪的热搜词汇,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呢?
是无人驾驶汽车、Alphago战胜了柯洁,还是科幻电影里各种黑科技,智能机器人。不管哪一种,给我们的感觉只有一个,那就是好高大尚,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依旧十分遥远,人工智能是什么依旧不知道。
图片来源网络俗话说,有不知道的就问度娘,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度娘告诉你最多的词汇是:失业、邪恶、威胁、自我意识、炒作、颠覆、人类毁灭......等等,你会瞬间觉得什么鬼?比核弹还危险。
毁誉参半的人工智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知一下这位神秘的朋友到底是何方神圣。
提起人工智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失业,它抢了我们的工作,毕竟很多工厂采用机器代替人工,甚至其他的行业也有很多岗位被代替,大批的人因此失去了工作,不知道啥时候自己的工作也将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何况它断了多少人的工作,大量工作岗位的消失,让人们对他更多的是抵触。其实我想说的是,只有庸才才不会找人妒忌,即使抵触再多,它依旧大踏步的前进,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经济学人》之前的报道显示,在一项覆盖702个工种的调查中,美国47%的人的工作在未来都有被自动化的可能,电话营销员、会计审计、零售人员等职位很有可能全部由人工智能来驱动。
是不是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失去饭碗呢?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取代的都是重复的简单工作,比如流水线劳动装配、洗碗等等;有固定对白的互动,客服服务等等;相对简单的数据分类,如文件归档等等;不需要与人进行大量面对面交流如分拣等等。
反而创造性和复杂性工作,人工智能暂时无法胜任或者需要人为发布指令!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出现并没有抢了我们的饭碗,反而提升了人类整体效率,增加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感,虽然我们看到一些岗位被取代,但是旧的工种的消失,必然会出现新的行业和岗位,就如同工业革命也没能让我们饿死一样。
据研究,全球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先机构Gartner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创造230万个就业岗位,取消180万个岗位,即净增加创造50万个就业机会。
未来是人机协作的世界,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它,充分发挥它的能力,让社会效率达到最大化,犹如当年工业革命我们利用机器提升工作效率一样。
也可能你会说,即使它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可是它让一部分人失业了。这里,我想说的是,于是担忧人和机器的差距,还不如担心懂人工智能和不懂人工智能的人的差距!顺应时代潮流的会取得成功,逆着时代潮流的终将被取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不妨来做个假设,现在你开始设想,有一天你去山里游玩,玩的十分开心,当一天过去,你悠闲地走在山路上打算搭乘车返回城区。
当你看到一台快要停靠站台的公交车,你距离他还有十几米,这个时候你感觉无所谓,走了一天挺累的,不想跑,也不想和排队的人拥挤,于是你决定等下一班车,是不是很熟悉,很多人都会这样去选择,不急,时间还在继续前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当你慢悠悠走到站台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上车。公交车渐行渐远,消失在你的视野里,空旷的山间只剩下你一个人。
这时候,突然天色大变,瓢泼大雨说来就来。即便你躲在亭檐下,雨滴还是掺杂着狂风弄得你浑身湿透,身体发冷。
你想着坚持一会就好,当查看列车表的时候,却发现刚刚的那趟竟然是末班车!你的心彻底凉透了。
这一刻,后知后觉的你有没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悔恨交加,当初为什么不跑起来,安全上车呢?可惜世界上唯一缺少的就是后悔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我告诉你人工智能就是那一班公交车呢?你又有何感想?
AI的发展趋势就相当于那辆末班车,此刻不抓住,你可能永远都等不到下一班车的到来,只能任由时代的洪流肆虐,无处藏身、无力挣扎,也就是你所担忧的,因为它,自己失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也许你说,早知道是最后一般车我肯定跑起来,可惜人生没有如果。按照创新扩散理论,我们可以将人分为六种,对应不同地社会层次。由于我们的出身、教育以及格局等各方面的不同,我们可能很难成为那16%的创新者和早期使用者。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全权成为早期使用者或者晚期使用者,不至于错过公交,成为最后16%的落伍者,否则你不被淘汰,谁被淘汰。
我不知道你第一次接触到人工智能是在哪里,反正我是在电影里认知他的。那时候觉得如果真实的世界也会如此又该如何?不过现在不用想了,因为里面的各种黑科技已经慢慢地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也许你会说,这不是好事嘛?可惜电影里永远有正义还有邪恶,我们不可能确定现实里一定存在英雄,那种未知的感觉太可怕了。是的,如果人工智能拥有了自我意识,最终发展失控,它会不会像电影里一样奴役甚至毁灭人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人:树上有五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
AI:难不倒我,四只!
人:大笨蛋,是0只,其他的鸟都吓得飞走了。
AI:啥?为什么它们会被吓到,为啥吓到就要飞走?
是不是觉得很好笑?不过你还真别笑,人类的心智形成会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化学反应,而AI是电子信息构建起来的程序,之间有着天然不可跨越的鸿沟。
也许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识别你的面部表情知道你不开心,但是绝对不知道你为啥不开心,拥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是人基本的能力,但是对于人工智能却是一种奢求。
有时候在想,当Alphago战胜了柯洁,依旧面无表情,而对面的何洁却是泪流满面,这个时候心静如水的Alphago是否有过羡慕?不,它不会羡慕,因为它不知道何为羡慕。
据说,人脑有860亿个神经元,现阶段人类对于自身神经元的机理和神经网络的运行方式了解的尚不透彻,连意识是如何产生的都没有定论,要应用在AI身上更是未知之数,毕竟AI的能力都来源于人类的赋予。
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存在于弱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可能因为可能的危险就放弃他的优势,更何况还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危险”,就像一把刀,你可以用来杀人同样也可以用来救人,人工智能同样也只是一种工具。
你更不可能因为吃饭可能会被噎到,就不去吃饭了。
即使它不会让我们没饭吃,它没有威胁我们的生存,但是它真的有可能实现嘛?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是炒作的结果,这几年的爆发式发展,是资本运作的泡沫!
短短几年却是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可是如果它已经存在很久了呢?其实人工智能确实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
那时候的数学家和计算机工程师打算让机器代替人类思考,人类对于人工智能抱有很大的期待。
1956年,西蒙就说10年内AI能成为世界象棋冠军!又说不出20年,AI就能像人一样工作!
其实爱之深,责之切,也可以说捧得越高,摔得越惨,人进化了多少年才拥有现在的知识基础,而机器呢?
也许对一位三岁的孩童来说,识别一幅画,分清一个人,表达一下情绪都很容易,但是对于人工智能,对不起,真的很难。
于是乎,失望的人类觉得人工智能就是异想天开,不可能实现,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1973年第一台机器人的出现,似乎人们又看到了希望,原来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可惜的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热爱利益的人再次抛弃了这个没有商业价值的机器人。
但是,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你不放弃,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不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再大的困难依旧可以过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上帝不会辜负任何一位努力的人,所以人工智能再次复起,最终Alphago战胜了柯洁,并且继续前行。
很好地一个励志故事,所以人工智能是厚积薄发而不是炒作出来的泡沫。
图片来源于网络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原来之前自己一直在误解它。此刻的你是不是有点迷茫有点忐忑,甚至有点恐惧,原来社会已经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而自己却拒绝接受它。
穷则变,变则通,时代在改变,人也在改变。如果我们不想成为被淘汰的那个人,那么就只有不断地学习,进行自我更新。
人工智能带给你一句话:“我不想在未来等你,我想和你一起走向未来”。
淘宝、扫图识字、美颜相机......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
图片来源于网络一旦一样东西用人工智能实现了,人们就不再叫他人工智能了,新闻、商品、歌曲的自动推荐、到地图导航、机器翻译、语音输入、智能客服、人脸识别等等,都是人工智能的应用。
如果说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一种让机器模拟人脑执行自动化任务,实现感知、识别、分类和决策等多种智能活动的技术。
不知道有没有听过“狱神”张学友,警方一共在其演唱会上抓获46名在逃的各类嫌疑犯。
那么问题来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道理很简单,警方在电脑中存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当嫌疑人出现在摄像镜头范围内就会被捕捉其面部信息,然后和后端的数据库进行快速比对。
如果比对成功后,就会立刻报警,警方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控逃犯的实时动态。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出现,犯罪也会更加困难,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人工智能就是形成了一张天网,当然人工智能的作用远不止此,感兴趣的你可以继续发掘一下,你就会ai上它。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嘛?幼年的我们对这个世界也是一无所知,如同初始的机器一样,我们通过点滴的学习慢慢熟悉我们的世界,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精彩。
人的大脑是由一层层的神经网络组成,具有从较“低级”的感知区域到“高级”的认知区域的层级,当人接受外界的刺激,底层的神经细胞会同时接收到许多信号的刺激,如果接受的信号足够多足够强,神经细胞就会允许信号“通过”,传递到下一层的神经细胞,这样层层传递,最终形成完整的信息,让大脑做出判断。
就像人类通过学习来完善对世界的认知,人工智能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相应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得力于大数据和计算力的提升,深度学习就是在计算机建立一个多层级的深度神经网络。每层网络要处理的任务不同,底层神经网络会分析基础细节,提取初级特征,然后将分析结果传给更高一层的网络,随着深度加深,慢慢组合成高级特征,最后传递给决策系统,作出判断和分类。
好复杂,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深度学习,那么我们再来打个比方,也许会让你有个简单的印象。
假设机器要识别一篇文章,那么首先要认识不同的字,机器是如何做到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上图所示的管道,机器要识别王、玉、主三个字。
将数据比作水流,现在打开阀门,如果开始识别的是“王”字,那么机器就会去看贴着“王”字的水杯是否有水流流出,如果有就认识了“王”,如果没有就调整阀门,直到“王”字水杯有水流出,这个时候机器就认识了第一个字。
同理在保证不影响“王”字水流的情况下识别“玉”字,进而慢慢认识所有的字,当形成一个模式就可以拿出去应用了。
也许你觉得好麻烦,但是在基于强大的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这些都是瞬间完成的。
目前深度学习还是一个“黑盒子”,科学家还不能解释这个网络究竟要有几层,每层要有多少个“水管”才是最有效的。
我们也就是直到人工智能也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提升的,只不过它学习的是各种数据,而现如今最不缺少的就是数据。
我们很多人看过穿越小说或者电影,如果一个过去的人突然出现在现在,看到高楼大厦,飞机电视等,他是不是十分惧怕这个陌生环境,首先觉得就是一切都是不可思议。那么如果是我们穿越到未来呢?
未来的一切同样会让我们感觉不可思议,其中就有人工智能的一片天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万事开头难,技术一开始虽然进展缓慢,不代表其一直都是慢慢前进。技术的发展是有一个加速度的,相对于20世纪来说,现在技术发展的周期会越来越短,无人驾驶,智能医疗......社会到处都会有人工智能,就像我们看到手机一样普遍。
图片来源于网络举个简单例子,智能医生,医生看病需要了解病人的情况,再通过检查的结果进行诊断,最后再由经验给你治疗。可是再好的对话也不可能对你有个完全的了解,再好的医生也不能保证不失误,人本身就是不确定,但是智能机器人就可以,你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数据都会被记录,保证能得到最准确的诊断,最佳的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无人驾驶汽车,你将不再因为开车不能喝酒所困扰,机器的操作同样会大幅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实换种角度,人类何尝不是一个最精妙、最复杂甚至最完美的机器,你的大脑运作绝对称得上机器工作的典范,你可以同时做几件事,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一边打电话一边敲键盘,一边敲键盘一边哼着歌……
其实21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NO!是数据,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随时随地都有数据产生,而数据就是人工智能学习的材料,深度学习也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1992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格瑞·卡斯帕罗夫曾不屑于计算机棋手的水平,但是计算机的能力每年都以两倍速递增,五年后,他被计算机击败。
所以忽略发展的速度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在指数增长的未来,只属于更懂如何和机器协作的人!
其实不管是机器也好,人类也罢,我们都需要学习,时代在变化,不学习就相当于停滞不前,而社会的河流可不会因你而止。在未来懂得技术的人会很吃香,工作简单却重复的人最有可能失业!
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变革要远远超过过去。预计到2030年,全球会有7500万至3.75亿人需要重新找工作。对中国来说,到2030年16%的工作岗位将实现自动化,大约有1180万人面临失业的风险。
不过就像工业革命同样没让人失去饭碗和尊严一样,人工智能同样不会,旧的行业的消失,新的行业终将开始。机器终将是机器,他不存在感情,人终究是人,因为我们拥有思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人的心智系统是复杂且精细的,如果粗略划分,大致有感知、情绪、情感、动机、社交、思考几大类。每个模块相互配合,筑成丰沛的精神世界。所以如何应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唯有学习和思考。
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已知的在圆内,未知的在圆外,知道得越多,这个圆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而你最想要的,全不在你的舒适圈里。
如果说知识构成了我们看待万千世界的“滤镜”,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拼凑成这块滤镜的一块块碎片,我们透过这个滤镜看世界。我们将这个滤镜拼凑越完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就越五彩斑斓。而人工智能同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块“滤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