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来我最早的童年读物不仅有童话、课本,还有一大沓我美丽的姐姐们收到的各式各样的情书。
九零后读中学的年代,盛行的信纸都一面是明星写真、流行歌词、花草萌物等等,另一面留下空白,等待某人的心事。
明星写真多是周杰伦、李宇春、孙燕姿……很多当时正红正年轻的明星;吴克群的一首《为你写诗》,可能已被抄写了千千万万遍;那时候阿狸和阿桃无处不在……
这些都是当时的流行,代表一种鲜活,这份鲜活被印在信纸上,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将无法压抑的思念诉诸其上,一张纸就成了一份情书。等到无法抵抗时间的人事都变化老去,故事除了虚无缥缈的回忆,就只剩下这一份实实在在的情书,还记录着当时的鲜活——他的深情,她的魅力,他们的青春少年。
姐姐们收到的情书,一些被装在只写着收信人姓名的信封里;一些没有信封,被折叠成各种形状,要折腾一番才能打开,就好像男孩在面对面地对着女孩表白,有一些羞涩的吞吞吐吐,有一些想让人期待的故意。
它们有的字写得很好看,一笔一划,尽是认认真真的小心翼翼;有的内容很肉麻,处处是烂漫的措辞,喷涌的感情;有的抄了诗,有的抄了歌词……
姐姐们把它们堆得整整齐齐,放在鞋盒里。我无聊的时候,就打开这个盒子,一个信封一个信封的开,一个桃心一个桃心的拆,坐在地板上,慢慢的读,读完又原封不动地放回去。如此反复很多年。
这些年里,姐姐们四处奔波,慢慢地找到另一半、结婚、生子;那些情书待在盒子里,慢慢地发皱、褪色、泛黄。
这就好像姐姐们的部分历史被记载下来,待在家里,和现在的她们一起老去。
而我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智能手机也开始普及。
那时候两个人用手机聊来聊去,热烈又认真,毫不害臊,情话一堆,而到分手的时候,都不用一分钟,号码、账号、聊天记录一删,再嫌礼物碍眼,往垃圾桶一扔,交付的真心、你的热烈他的深情,就统统没了物证。
自己历史的一部分,就只能靠回忆苦苦支撑。
而如果是一份手写的情书,对方还热烈的感情被实实在在地拿在手里,你看了一眼,可能就会放回去,任它在那里积累光阴的重量。
所以现在想着,以后的爱情,一定要留下一两份手写的情书,让别人也偷看偷看,让自己历史里有过的深情,陪自己一起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