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三年

作者: 一点悲喜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10:05 被阅读0次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无论你想获得长久富足的生活还是想要长久健康的身体,都不容易。

    没有哪一件事是可以随随便便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获得的。

    生下来容易,活下去难,想要幸福的活着,会更难。

    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写到:幸福,就是不必对生活时时感到恐惧。

    说实话,经历过恐惧的人,才愈加向往幸福安定。

    刚上大学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对周遭有些许不安。

    ①大学老师讲课太快了,只是弯腰捡了一支笔,老师的PPT已经翻好几页了。

    ②天南海北的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一些磕磕碰碰。

    ③学校附近有时有“坏老人”坑蒙拐骗大学生等等。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赛德希尔·穆莱纳森在《稀缺》这本书中提到了一种解释,大致意思是,人的大脑好像一台电脑,因为机能有限,它会把更多的内存用于处理优先级更高的问题,代价就是挤占其他程序所需要的资源。

    这突然让我想起企业管理老师讲过的“将事情划为4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有选择的去做事,才称得上是合格的时间管理者。

    于我自身而言,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女大学生,自知父母劳苦,将“实现经济独立或尽可能减轻父母负担”作为我的重要且紧急的事之一。

    所以,在很多人课余时间忙其他事的时候,我正在去兼职的路上。

    现在想想真的挺佩服自己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有一次做牛奶促销,一个人靠着高德地图,坐公交来到一个街道,街道两边都是小商小铺,卖五金的、卖包子的、开小卖铺的,心里尽管有些害怕,但是还是保持警惕硬着头皮找雇主。

    可能上天眷顾,并没有什么不测,那时的我梳着马尾辫,没有刘海,身材稍瘦,小白鞋牛仔裤,一下午也卖出去多少箱,老板最后让我拍照,晚上7点左右结束,工资大概不到100块。

    后来又和同学一起发过传单,冬天路边有卖烤地瓜的,我们买来暖暖手,有趣的是还碰到一个“同行”,互相递了传单,他是宣传健身房的,我们相视一笑,各自奔走了,那次好像是3个小时45元。

    再后来没有那么多空余时间,就开始找家教,第一份家教是辅导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的小女生,第一次做家教也是恐惧,身边有同学怕我出事还特地叮嘱我“一发现不对劲,赶紧跑,给我们打电话”,同样坐着公交,依赖高德地图,一个人进了小区,那个小区比较老旧,没有电梯,她家住6层,我第一次爬楼梯的时候,楼梯间有点暗,打开手机手电筒给自己照明,紧张到头发根都竖起来,幸好楼层越往上采光越好,到她家的时候,光线充足,我那一刻才感觉到我多么渴望光明。进屋后,一家人十分温暖,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小孩也很可爱,有时候还留我在家里吃饭,我深深记得小孩妈妈说过的一句话:“你一个女生挺不容易的,挺让人心疼”。

    自己的运气真的不差,遇到的第一份家教家长,天冷了家长给一件棉服让我回学校,端午节还送了我6个肉粽子,我收获的不止一小时50元的家教费。

    再后来时间的原因,又陆陆续续接了共6份小初高的家教,时间长的教了半年左右,确实有段时间实现了经济独立,加上学校发的一些奖金,基本不向家里伸手要钱。

    一次暑期做服务员,15天白班,15天夜班,凌晨1点下班,和妈妈住在一个出租房里,也会走过黑暗的街道,听到深夜狗叫,而我只是骑着自行车小声哼着歌快速回家。

    做过跆拳道幼儿、青少年课的助教,看过孩子纯真的脸庞,也被问过“姐姐有没有男朋友”的童真话题,做跆拳道馆前台的时候也感受过家长的殷切期望,开错过单子,说错过话,做错过事,但是有愿意提拔我的教练和阿姨,有赞许有认可,所以现在想想即使晚上10点下班一个人走在天津灯火通明的丁字沽街道回学校,也不觉得有多苦,最后还涨了工资。

    那是我18岁到21岁的兼职生活,就算囊中羞涩也是想办法去挣钱,大概因为自己承受不起没有钱的安全感,也受不了父母每天那么辛劳,从来就很独立,当然也有独立的不好。

    后来在听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的时候,听到过尽量少做含金量少的兼职,而我这些做过的都全部选中。

    是的,在简历上这些经历并不出彩,远远比不上大公司大企业的实习经历,比不上各种含金量高的证书,就算在推免研究生面试的时候,老师皱着眉头问了一句:别人都在讲科研,为什么你没有?只能如实回答一句: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和这些创造了短期效益的兼职上,最后有位老师说:看得出你很能吃苦,走出面试考场的我也怀疑自己:我是不是花错了时间,不过最后的结果承蒙上天眷顾:学硕。

    随着读书的增多和思想的开阔,我慢慢理解了我当时的行为,也深深相信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很多人说我本可以不这么累,多睡一会,多看会综艺,多旅行看看风景比我这么拼命舒服多了,可是当时我没那么选,而我现在对我做过的所有选择依然都不后悔,和自己和解是我花了3年去明白的事

    确实,当初我拿时间换了钱,走过很多弯路,错过一些机会,可很多事值不值得只有当事人说了算。

    所以后来我很少对别人说:要乐观,要加油。

    可能对别人来说,醉温之意不在酒。

    谁又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呢?

    所以我十分推荐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不否认瞻前顾后的好,但也不能只看到简单行事的不好。

    而且在春天播的种能不能丰收,在春天是看不出来的,你得等到秋天。

    想分享自己的经历并不是想要博取同情心或是收获一些赞许,再不济打上“穷人思维”的标签等等,世界上的人的思想是多极化的,大不了我们求同存异,只是对近来的各种变化想起了自己,这世上本没有什么面子、里子,有的事情做着做着就会有答案,而不是仅仅听各种鸡汤不付诸行动那么简单。

    大多数人听了很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一生。

    最后,写了这么多文章,我想说一下为什么我想做这个公众号。

    首先,个人爱好。我不擅长社交,我喜欢读书,喜欢写文章,喜欢学点硬核技能,而我记性不好,很多书读过一遍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当时感慨颇多,并且现在科技的发展及AI时代的到来让我有种危机感,各种时事新闻热点更新过快,碎片化信息充斥着生活,我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来消除或者减缓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恐惧”,而码字就是一种让大脑过滤的方式。

    其次,为了生活。我完全不避讳的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必须能够让我的付出变现,因为作为成年人,和大多数成年人一样,我也有生活压力,有必要为自己的家人、为自己的未来有所积蓄,不是为了炫富,而是为了心里踏实。我不把学习成绩好当做评价一个人的全部标准,我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腰缠万贯身价百亿就全盘肯定。从某种意义上说,钱是人与人交往的纽带,也是一个人幸福感提升的介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点悲喜,分享干货,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前三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ie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