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是创作中一项重要基本功,它直接反映作者的语言功底。
一篇文章,思想多深刻,若读起来难懂、拗口,读者远而避之。
“文从”即语言顺从,恰到好处;“字顺”即语句通顺、流畅。
一个意思,仅有且只有一个词匹配,若能用上,即恰到好处。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
贾岛的“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 这“敲”字是由“推”字改过来的。刚开始,究竟“推”“敲”两字,哪个更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
韩愈知道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听后恍然大悟。
如何做到用词恰当。
第一、要积累大量词汇,理解每个词义,懂得区分近义词的微妙之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语言的积累,多高的写作手段,仅是空话。青年作家郭敬明说:“文学即文字的学问。”
无论在哪里,遇到好词好句,要主动记下来,不理解的,马上查资料。伟大作家鲁迅先生,随身带着笔记本。语言大师汪曾祺说,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好词好句。
电视里一条好广告;街头一句顺口溜;门前一副妙对联……都是语言积累的原料。
我们中国的词汇,复杂多变,如,单是表现抓东西的字就很多,“抓”“拽”“捏”“捻”“拈”“攥”等。
词义相近却不同,如:他抓起烤饼张口大吃起来;他攥紧烤饼张口大吃起来。意义大相径庭。
理解不透彻,则会张冠李戴,如:朋友们在海边尽情玩耍,享受天伦之乐。“天伦之乐”用错,它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快乐。
又如:他上进心强,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真是不耻下问。“不耻下问”用错,它意思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二、勤推敲,多修改。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铸造了我国小说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一一《红楼梦》
在没有电脑的年代,要修改文稿是多么困难的事,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把那些多卷本的长篇修改了多遍以至十数遍,丝毫不亚于构思起草时对作品的生命投入.
没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也难怪他们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大文豪.
语句通顺、流畅,读起来舒畅顺口,作品皆能引人入胜。如歌曲,若能朗朗上口,定能受捧于大众。
第一、动笔前,先打好腹稿,一动笔,便一气呵成。不打无准备的仗,不写无构思的文。若边构思边写,行文断断续续,易造成语言不畅。
第二、可边念边写,或写完后,再大声朗读,觉得拗口,则不通顺,改到读起来流畅为止。
第三、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理清句子间的顺序。有时间先后顺序、地点转移顺序、逻辑顺序等。若顺序颠倒错乱,语句就不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