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632/c27b0a60b53720e9.png)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这几天,《黑神话:悟空》热度不减,游戏圈俨然过年,很多不玩游戏的人都在讨论这部国产3A大作。
我也在持续关注,把各种转场动画和大结局都看了,相当于断断续续刷完了这部「电影」,没错的,在不打游戏的人眼中,更像是看一部动漫电影。
同时,也看到网上的讨论依然热闹,结合自己的观影体验,跟你分享一点感受。
游戏科学团队开发这款3A游戏,会有理性的考量吗?不可能没有,他们知道单机版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当然也知道国内3A游戏的市场相比国外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知道这些,单纯理性分析,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决定做开发,因为市场的培育及增长,也要有将近10年左右。
六七年前的节点,立项开发这个游戏,也是一次冒险之举,很可能走得太快,一下子从先驱成为先烈。
很多考量,带头人及团队不可能没考虑过,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做了,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因为内心还有那个西游梦,还是心心念念想做成。
制作人冯骥从早年腾讯时期的《斗战神》,到后来创业做别的游戏赚钱,前前后后,兜兜转转,仍然放不下游戏上的西游情节,依然想做,带着创业伙伴及团队直面天命,在当时看来,不失为一场冒险。
现在看来,他们的冒险成功了。而这个决定的做出,更多的是感性层面的动力,不是出于投资收益。
到这周上线的时候,他们也没想过能一天回本,不是出于文化输出,在他们看来国风标签不是免死金牌,作品本身好才是真的好,被更多人接受,才有漂洋过海的可能。
当初的决定和启动,是一种感性的选择,是因为内心还有一团火,还想做出好作品,不想随波逐流去做侧重氪金的网游或手游。
然后,才有六七年磨一剑,才有团队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才有游戏上线前一个月,各个条线仍然在紧锣密鼓抓bug、调整优化。
这些选择和坚持,如果都是出于理性思考、利益考量,那很难会有今天的局面出现,对于他们而言,这款游戏的开发,就像是西行取经一样,踏上取经路比到达灵山更重要。
也许就他们自己来看,启动这件事,再续前缘,重走西游路,开发国产3A大作,比后面做到什么程度,甚至能不能做出来,更加有意义。
而后来的选择,或者如今后视镜的视角去看破圈的合理性,其实只是理性的解释,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自圆其说,对于团队,对于公众,都是如此。
这带来一个启发,对于一件事情,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犹豫不决,如果感到迷茫,那不如让感性做出决定。
很多时候,理性恰恰是因为太过理性,反而容易失去那份勇气、那股冲劲,有些重要决定,其实都是感性先在内心决定了,理性才在大脑中确认,给出恰当的理由。
做重要决定的时候,不妨做个感性的人,听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毕竟比较起来,感性更为底层,理性只是解释,或者说确认。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