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小品散文简友广场
在《隐秘的角落》里,那些被遗忘的家庭教育

在《隐秘的角落》里,那些被遗忘的家庭教育

作者: 如果有如果x | 来源:发表于2020-07-06 21:39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热门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带给我最大的感触点是人性本身,这是一个宽泛的感触。但如今这部剧却带给我一种余味的回味——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

    该剧中多次出现牛奶这一物,多出现在人物朱朝阳与他的妈妈周春红之间。

    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每当朱朝阳喝牛奶时,周春红总是会露出会心一笑,淡淡的,却也暖暖的。

    牛奶是一种营养的食物,母亲希望孩子喝牛奶,因为希望孩子不乏营养,因为希望孩子身体健康,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但其中一幕却让我的记忆历久弥新。

    那是唯一一次朱朝阳喝牛奶,周春红却没有笑的情境。

    也是唯一一次,朱朝阳被周春红逼着喝下自己本不想马上喝下的牛奶。

    这一剧情的穿插,看似与该剧核心主题没有过强的联系,却折射出了一种家庭教育的方式。

    剧中朱朝阳的母亲的教育风格,不仅在逼迫孩子喝牛奶一事中显现,其他事也更是处处透露着她的教育风格。

    (一)控制与否?

    周春红曾苦口婆心地对朱朝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都是为了你好。”

    这句话的表面看似一种母亲对于孩子的一种设身处地的着想,另一层语言却是:“你必须要按我说的做。”

    而面对这句话朱朝阳又是什么反应呢?

    朱朝阳先浅浅叹了口气,而后无奈地笑了笑。

    这表明朱朝阳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早已习惯母亲的这一番“控制”。

    周春红不仅希望孩子喝牛奶,也希望孩子多吃鱼。

    但剧中朱朝阳吃鱼与喝牛奶时的表情往往平淡如水,而吃着母亲不让吃的充满添加剂的面包时却津津有味。

    在周春红的思想中,有着她认为的对孩子好的一套方法,但她认为好的,未必最适合孩子。

    朱朝阳看似接受母亲操控的表面,只是因为不希望因为自己反抗这份控制而导致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破灭。

    在这二者的关系中,我不免问道:母亲对于孩子,究竟控制与否?

    其实每个人何尝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有什么事情有绝对的好坏,作为一个母亲,应当给予孩子适当的尊重,应该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颗时刻都焦急着的内心。

    (二)成绩重要与否?

    周春红在剧中对朱朝阳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

    周春红在意的,不是孩子在学校里是否拥有朋友,又是否过得开心,她所坚持的一直是自己的想法:“学生不用社交,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

    这些观点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然显得狭隘闭塞,但周春红却仍深以为傲。

    而周春红的这一闭塞思想也为成为朱朝阳“一心学习,无心交友”的状态的一种“隐性推动力量”。

    因为这一思想让朱朝阳意识到:唯有好好学习,获得优秀的成绩,才能博得母亲会心一笑。

    与周春红这一教育观截然不同的则是朱朝阳的同学叶驰敏的家父亲。叶驰敏的父亲对于因为考了第二名而感到不甘心的叶驰敏说:“第二名也很好啊,爸爸不希望你压力太大了。”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背后,成绩究竟重要与否?

    成绩固然重要,它是学习成果的检验,但永远不要忘记,人这一生,有太多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包括友情,也包括亲情,更包括自己想要活成的自己。

    (三)家庭教育不该被谴责

    在《隐秘的角落里》里,这些被遗忘的家庭教育,却无刻不在朱朝阳的成长过程里塑造着他,从而为他当下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奠定了基础。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如一支画笔,在我们身上绘制着不同的内容。

    但与其过多谴责家庭教育,不如告诉自己:“我们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无需过多谴责家庭教育,生而为人,每种身份下都有我们不同的第一次,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儿女,他们、我们,也都是第一次。

    给父母更多的谅解,让他们能够在家庭教育的迷失中有自己更多的成长机会,也让家庭教育的缺陷为我们自己带来更多“自我教育”的契机,又何尝不可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隐秘的角落》里,那些被遗忘的家庭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xn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