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XXX同学上着课突然间跑出课室了。」
这是前段时间班长在上课期间打了个报告走进办公室和我说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剧情是如何发展的呢?稍后再谈,我先说说在过去的一个月的时间里读的两本书。第一本是《T.E.T教师效能训练》,另一本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美国人,老外们写的书比较实在,很少通篇讲理论,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提供大量的真实案例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可以拿起来就用得上。
在《T.E.T教师效能训练》这本书里提到了「积极聆听」的沟通技巧,即在沟通的过程中将自己对对方话语的解读反复向对方确认,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误会或争吵。
而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还要克制自己少用「你」开头的句子,多用「我」开头的句子。因为「你」开头的句子难免陷入对对方的主观臆断,会提高引起误会甚至冲突的可能性,而「我」开头的句子则是将自己的感受提供给对方,降低对方对我们产生误解的可能性。
当然,书本上的东西究竟能不能用得上,还是得通过践行来验证,于是,我在等待机会。而作为一个班主任,其实机会多得是。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班长:「老师,XXX同学上着课突然间跑出课室了。」
我:「好的,你先回去上课吧。」
事关学生安全问题,于是我一边往课室走去,一边拨通了学生家长电话。简单地描述了基本情况后,我发现家长也挺激动的,于是想起了积极聆听的技巧。
我:「家长您先平静一下,我感觉到您现在很生气是吧?」
家长:「是的,他老是说不听,我也没办法啊。」
我:「其实我打电话给您只是为了告诉您现在发生了这个事情而已,现在我也看到他一个人坐在篮球场上,心情不怎么样,好像还有点伤心,我先让他自己冷静一小会再下去找他。」
家长:「那就好,是不是老师说他什么了?」
我:「我也不清楚,等会我再问问。现在也快毕业了,中午回去后家长您了解下这件事就好了,不要再骂他了,否则按照过去的经验,情况会更糟,我能感受到他其实也挺失落的。」
家长:「也许是吧。」
我:「家长您是不是还是想让他读个大学的?」
家长:「最好是这样了。」
我:「现在高考也在改革中,读大学不是说只能通过读高中才这条路。不管他最后中考成绩怎样,还是有得选的。」然后和家长简单地讲了讲各种可能性。
家长:「好的,谢谢老师了,中午我再问问他。」
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楼下的他,我见他一直坐在篮球场边的石凳上,双手还时不时地抱头,哪怕太阳很猛,也一直坐在那里,我能感受到他复杂的心情,毕竟他肯定预料到会被班主任批评的。我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悄悄地下楼找他去了。
我走到楼下,他正把头埋在脱下来的校服里,我若无其事地在他旁边坐了下来,过了几秒他才发现我在旁边,愣了一下。
我:「先让我猜一猜,刚才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对吧?」
他点了点头:「我就是听到那句话,心里很不舒服。」
我:「老师对你说了一句话,于是你很生气是吧?」
他:「是的。」
我:「说了什么呀?」
他:「XXXXXXXX」(其实是一场误会)
我:「原来如此,我也觉得奇怪了,按我对你的了解,你若不是非常生气,估计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的。现在感觉好多了吗?」
他:「嗯。」
我:「那这样吧…..要么这样……或者这样……你看如何?」(我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
他:「好的。」
我:「我再说说我的感受哦,我班上突然间少了个学生,我也很紧张的,而且也会让我感到难受的哦,你想想啊,先不管这个任课老师的批评是否客观公正,如果任课老师在课上发现违纪的事情,首先找谁啊?」
他:「……找你。」
我:「是的,你知道吗?我之前有个学生,他初三上学期的时候有一次和我聊天的时候告诉我,不喜欢某个科目,想在课堂上搞事情,但是转念想到我这个做班主任的,就算了。说实话,我真的很感动。我也不要求你一下子也能做到这样,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你就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了,这种品质很难得的。」
他:「嗯,好的。」
然后我就让他回去了,那天中午天气真的很热,我也就和他一起在石凳上晒着太阳聊天,但我觉得值。
其实那天和家长以及学生的对话之中,我已使用了积极聆听的沟通技巧,通过多次确认,了解对方的情绪中的真实含义,避免了进一步冲突的发生。同时,还让我想起《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这一章节的内容。
而经过这件事情,至少证明了一点,积极聆听的技巧是有效的,如果做到了积极聆听,其实就极少有机会大喊大叫,两本书里的道理是相通的。
然而,我们不是得道高僧,绝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修养再好,也有情绪。当看到孩子们屡教不改,难免会忍不住对他们大喊大叫,哪怕只是一种大喊大叫的冲动,也在情理之中。
但我们要认清一点是,对着你需要沟通的对象大喊大叫,是无法解决任何事情的,哪怕当下貌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则埋下了把问题弄得更糟的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