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管理思想管理咨询、职场成长
当一个轻松的老板(图文原创)

当一个轻松的老板(图文原创)

作者: 励行书院赵智敏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03:00 被阅读4次

胡先生是我见过的老板中最忙的一个,从进入到他的公司,成为顾问的那天开始,差不多过了两个月,居然从来没有正式完整地沟通过一次。每次谈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不断地被电话、手机、客户、来签字的下属等打断,虽然他一再道歉,但这种局面似乎一直没有改变——好象胡先生也没有要改变的意思,甚至在某些时候,他止不住表露出对目前工作状况的自豪。“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才五六个人七八条枪,做到今天,我们有了两千多员工千多台设备,靠什么?不就是靠勤奋努力、事必躬亲吗?”他经常对自己的下属们这样说。

        确实,从微不足道的开始到小有成就的今天,胡先生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只有自己才能体味得到,他生怕行空踏错一步,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任何事情,只要能管得到的,胡先生一定会亲自过问。虽然他下属的管理人员有10个厂长、经理,还有一个副总,但没有用,最终说话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胡总。甚至在今天来一个客户吃什么、住什么样的宾馆,到那个厂里去参观,买那种水果……这样的事情,也得一一罗列,写得清清楚楚,然后拿到他那里签字。直到有一天,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才使他痛感“事必躬亲”,有时候只会造成更多的困扰。

        这家公司离市区比较远,为了便于接待来访,公司自建了一个临时招待所。虽说是“招待所”,但因为经常接待的都是相熟的客户或政府领导,所以在硬件设施上,还是相当高档的。有一次,胡先生正在外地出差,公司业务部来电话告诉他,东南亚一个重要的客户突然提出马上要到公司进行访问,于是,胡先生一边指示安排客户入住招待所,一边赶快坐飞机往回赶。紧追慢赶,总算按时回到了公司,正好可以和客户见面洽谈。不料,负责业务开拓的副总经理告诉他,客户已经走了。胡先生很吃惊,赶快追问原因。这才知道,客户之所以匆匆离开,是因为在接待的时候,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比如,当天晚上客房里有蚊子,可是,客房管理部居然没有灭蚊片,也没有蚊香、驱虫水,搞得客人被蚊子骚扰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匆匆提出离开的要求。他们认为,连普通的客房管理细节都做不好的企业,是无法控制住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的。胡先生勃然大怒,马上把客房管理部的负责人叫来做解释,结果呢,客房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胡总,他早就已经写好了这些物品的申购单,几天前就提交到了胡先生那里签认。因为胡总出差,公司里又没有其他人有权力做主,这件事就一直耽误下来,直到把客户给吓跑了。胡先生冲到办公室,仔细一检查,在大班台上堆积如山的等待签字的文件中,果然发现了客房管理部的申购单。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在很多天前就已经提交但一直悬而未决的文件。清醒过来的胡先生突然意识到,这次吓跑客户的事件只是一个问题的冰山一角,因为自己“事必躬亲”没有充分授权,很可能已经在公司里埋下了大量隐患,这些随时可能爆发的“定时炸弹”一旦被引爆,将造成公司在效率方面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是致命的伤害。

        其实,不但是胡先生和他的公司存在这种状况,而且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每当和那些身为企业经营者的朋友闲侃,他们大都感到“活得很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一天下来,弄得是头晕眼花,腰酸腿痛,终日心力交瘁,有的甚至于壮志未酬,身体就已经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毛病。有人调侃说,要管好一个企业,要少活若干年。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时候,企业的竞争不但是资源、管理、信息等方面的竞争,更是经营者本人脑力、体力和心力的竞争。面对竞争,我们到底是进行一场耗尽脑力、体力和心力的“消耗战”,还是可以用另外的一些手段,让自己变成一个相对轻松的经营者?

        之所以企业经营者会特别“忙”特别“累”,甚至耽误正常工作,大多是因为“事必躬亲”或追求“尽善尽美”,生怕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生怕自己的下属办事不力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事事关心事事过问。可绝大多数情形下,越是这样企业往往越是到处冒烟,不是这儿有事,就是那儿出了点麻烦,经营者只好象救火队长一样,每天奔波劳累,但收效甚微。据说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就是明末的崇祯皇帝朱由捡了,但他最后不仅亡国而且自己也吊死在了煤山。看来,勤政和业绩有时也是不成正比的。怪不得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开头就说:“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企业发展大了,人多了,就没有办法再实行“人治”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跨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企业的组织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到这个时候,经营者就再也不能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勤奋”,而是需要科学的管理和领导的艺术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轻松、高效地管理企业,做一个轻松的老板。

        根据以往的经验,以下的几项原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适当授权,该分级管理的,一定要分级管理,不管经营者多么能干,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不要随意越级插手问事。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进行必要的分级管理,经营者根本就没有必要万事一脚踢。这个时候,经营者可能只需要扮演好三个角色:

        ——教练:就象踢足球一样,你应该合理地对场上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和战术布置,让每个人都明确比赛的规则、对手的虚实已经到底该怎么打仗,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对下属的管理人员要在明确责任和奖罚的基础上,让他们有职有权。即使碰到问题,只要不是事关企业大局和原则性的问题,也要让直接管辖的管理者以及责任部门自己去处理和解决。球场上局面再紧张,教练都不应该把他换下来,自己上去踢几脚;

        ——裁判: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事件与冲突。如部门之间发生纠纷,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需要有人出来做一个“是与非”的判断,并制定有关的游戏规则,以免耽误工作;再如有管理人员或作业人员表现出色,需要及时进行肯定,并给予相应的精神或物质奖励等等。这时候,需要经营者扮演是裁判角色,做出一个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公平、公正、有公信力”的判断。维护制度(游戏规则)的尊严,改善制度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出规范的企业文化氛围;

        ——啦啦队长:当自己的伙伴再前面冲锋陷阵的时候,经营者可以象一个啦啦队长一样为他们呐喊助威。这是一种非常鼓舞人心的姿态,有着非凡的激励作用,而且不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成本,你只需要慷慨大方地表达你的“满意度”和“感激之情”就可以了。

        经营者只要扮演好这几个角色,就可以将自己从管理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的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够充分地调动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和高度责任感,而你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企业的发展方向或重大决策。

        2、多听、多看、多想、多干、少插手

        多听,指善于倾听,尤其是倾听来自不同岗位、不同职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经营者是否一定要是个“全能专家”,处处显得高人一等?绝对不用,多听听下属员工的看法,说不定解决起问题来更快、更有效。但是,光“听”是不够的,如果不“多看”的话,你会逐渐失去对问题真相的把握能力,也就失去了控制力。在管理资讯的传递过程中,层次越多,就越容易失真,也就不利于经营者对疹下药,有效地解决问题,而“看”的必要性就在于,让经营者直接接触到一些问题的本质核心,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想”什么,想那些该想的问题,“干”什么,抓大放小,干那些该干的事情。你想做到“旁观者清”吗?你想更公正、更有效的判断是非曲直吗?你想真正看清那些事情是企业应该坚持的、那些事情是需要改进的吗?你想让自己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不断提升管理的绩效吗?那好,在“多听、多看、多想、多干”之后,记着不要随便插手下属的实际工作,也就是“少插手”。就象前面谈到的一样,“多干”不是什么事情都抓在自己手里,以为这就是“勤奋能干”的楷模,而是干好自己作为经营者该干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不妨通过合理的授权,利用大家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进行分级管理,也许这样会合理很多。俗话说的好:大事聪明,小事糊涂。经营者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企业的大事,什么是企业内无关紧要的小事。凡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生死存亡的大事,一定要慎重对待,亲自动手来抓;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妨干脆就不要管,免得陷于繁琐的事务之中而不能自拔,被那些个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小事搅得晕头转向而影响了大的决策。

        3、要豁达大度,不要过于严苛

        曾经见过这样的一位企业管理者:他是个做事非常严谨细致的人,特别看不惯的就是那些细节上的问题。有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出现了很多问题,总是做得令他不满意,惹得他整天发火骂人。后来,他请了一位管理顾问,为他诊断公司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经过仔细调查分析,最终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其实公司的基本运营状况相当的好,员工团队也比较稳定。而管理者所认为的“问题”,其实不过是有人偶然着装不整齐、早上迟到等小事情。可能是整个行业的竞争压力比较大,使得原本处事严谨的管理者产生焦躁情绪,乃至于过度吹毛求疵所致。

        管理者应该培养自己一种处变不惊的素质,以对付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即使企业陷入困境,也要有毛泽东那种“大不了再上井岗山”的气魄。对下属,即要严格要求,又要适当容忍。不要听风就是雨,也不要时时盘查,事事追究。必要的时候,大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只当没看见。只要不影响企业的重大利益,对一些事情不必去兴师动众地深查深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尤其是下属管理人员,还要适应照顾他们的“面子”和威信,以便今后更好地替自己办事。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甚至会有“一念之差”。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容人之量,很难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也很难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要知道:如果养活一班没有缺点的“圣人”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

        最后,管理者千万不要有、一夜暴富、急于求成的心态。在当今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循序渐进、不断改善才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事事做到完美,只是我们一相情愿的美好希冀而已,实际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完美都是相对的而不完美则是绝对的。一个由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体组成的企业,要想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挑战不完美、让自己变得更完美的过程。首先,是把事情做对,接着是做对的事情,最后,才是把对的事情做好。谁又有可能一上来就做对的事情,并且做得又快又好呢?

        所谓“宁静致远,虚怀若谷”,当企业的管理者摆脱繁琐的事务之后,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从更高的角度正确地权衡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利弊得失,才能更好地考虑企业的发展大计和重大决策。当然了,要轻松而对高效地管理企业,一方面,在企业的管理者凡是终日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甚至感到顾此失彼、忙于应付的时候,最好审视一下自己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是否对头?是否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实现某种程度上的“无为而治”也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或基础。企业的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要十分熟悉所管企业的人和事。还要有一定的肚量或胸怀。这样,才能“熟中生巧”、“艺高人胆大”,从而实现轻松管理,实现从科学到艺术的管理蜕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一个轻松的老板(图文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pp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