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曲阜师范大学
曲园学子走进陶艺之乡:莒南寻访黑陶之传奇学子传递非遗之风韵

曲园学子走进陶艺之乡:莒南寻访黑陶之传奇学子传递非遗之风韵

作者: 尢银铃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3:22 被阅读3次

    黑陶之美——中华印记永相传

        “和把泥,捏碗碗,尧王缸,舜王盘”,一句简简单单的童谣成为了薛家窑黑陶文化跨越历史长流,传承千年的见证。素有“陶艺之乡”美称的薛家窑是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如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黑陶,“上袭仰韶,下启殷商,左挽彩陶,右携青铜”,是龙山文化首屈一指的瑰宝。薛家窑烧制黑陶的技艺可谓世代相传,其发展的印记千百年来一直深深的刻在传承人的心中,一代又一代的黑陶匠人对制陶的深深的情怀也是亘古不变。盆、缸、罐、壶等制品的可适用性很强,一直以来作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日常生活用品。如今随着烧制技艺的不断改良以及黑陶文化的不断提升,黑陶制品也被应用于建筑以及家具装饰等行业,浮雕、透雕等高级艺术品也应运而生。黑陶之美,美在精致,美在传承。如今,作为中华印记的黑陶已穿越千年与当代人不期而遇,惟愿梦随花开,薪火相传。

    曲园学子走进陶艺之乡:莒南寻访黑陶之传奇学子传递非遗之风韵

    团队成员观赏精美的陶瓷制品。沈梦双 摄

    黑陶之梦——穿越千年的见面

          7月20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了薛家窑村泥陶博物馆。据博物馆负责人刘洪杰介绍,该博物馆建立的初衷就是汇聚黑陶历史,典藏精美器物以展示区域文化的发展。刘洪杰老师一边展示着馆内的制品一边向队员们解释道:“‘黑如漆、声如馨、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是黑陶独有的特色,以前制作的陶瓷摸着薄,看着亮,敲着响,一件又一件全是手艺人精雕细琢的精品。”

        “薛家窑瓷器有着三大特点:一是经济方便、实用价廉;二是质地纯正,环保无污染,用以存粮食、食物不变质,用瓦盆喝牛羊肉汤能去膻味;三是造型美观别致,雕花刻画生动有趣,适于观赏保存,有美学价值。”刘洪杰老师为队员们讲解时如是说。此时队员们纷纷感叹:“一件小小的瓷器竟有如此丰富的特点与功效,真实奇妙!”“这三大特点的背后无不需要从挖土、晒干、水泡、和泥、制坯、刻花、晾晒、装窑、烧窑与出窑这一制瓷过程中每一步的用心与细心。”刘洪杰老师向实践队员娓娓道来,向队员们讲述着薛家窑瓷器背后的传奇故事。制瓷的过程看似只是简单的几个步骤,其背后却灌注着制瓷匠的劳苦用心。“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薛家窑黑陶能拥有千年的美名,背后离不开匠人们默默的付出与不断的经验积累。

          据刘洪杰老师所说,薛家窑村将会建立一个遗址,为发展千年的陶瓷树碑,让黑陶这一文化印记永世长存。与此同时,薛家窑村内将会开发一处黑陶制作体验区,发展DIY陶瓷制作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陶瓷制作,切身体验制作的乐趣,让这门手艺与技术永相传。

    曲园学子走进陶艺之乡:莒南寻访黑陶之传奇学子传递非遗之风韵

    博物馆内展示的一部分泥陶制作过程。沈梦双 摄

    黑陶之愿——让非遗文化永驻

        “泥陶烧制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技艺,将其传承保护下来更具可操作性。现在经济技术发展了,很多人尤其是青年群体不愿意传承这门手艺活,毫无疑问,泥陶烧制技艺将会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但是,设立非遗的初衷就是保护,目的就是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并且发展下去。”队员们在进行采访时,刘洪杰老师无奈地说道。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通过设立非遗提高黑陶文化的知名度,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样自然而然地促进了泥陶烧制技艺的传承。这是实践队员在对刘洪杰老师采访后领悟到的道理。

    曲园学子走进陶艺之乡:莒南寻访黑陶之传奇学子传递非遗之风韵

    刘洪杰老师向团队成员讲述非遗文化的意义。沈梦双 摄

          采访结束后丝路筑梦译学团队员针对如何让泥陶烧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永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团队成员向村委及刘洪杰老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首先,开设黑陶制作培训班或建立一所传习所,与周边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广泛宣传让更多学生、青年及广大陶瓷爱好者参与制作培训。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等群体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文化涵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为泥陶烧制技艺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其次,在产生经济效益这一方面,当地黑陶制造厂可以申请政府的帮助,打开国际市场,提高薛家窑黑陶的国际知名度,让黑陶蜚声海内外,吸引广大制瓷及售瓷者。这一途径,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广阔发展前景,让其主动投入到黑陶制作中,也进一步促进了制瓷者对瓷器品质的注重,促进泥陶烧制技艺不断发展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伟大见证,又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物质资源。如今一些非遗文化就如同指尖之沙,稍有不慎,变会流失指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需要老一辈匠人的坚持,更需要新一代力量的保护。而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不断学习文化与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水平,挑起文化传承的担子,增强自信心与提高自豪感,为十九大目标的实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朱光燕

    翻译学院 2017级商务英语三班 201741843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曲园学子走进陶艺之乡:莒南寻访黑陶之传奇学子传递非遗之风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rb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