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
无意中尝试的这种心理治疗方法,让她的抑郁症彻底好转

无意中尝试的这种心理治疗方法,让她的抑郁症彻底好转

作者: 73ff7562c744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14:51 被阅读150次

    大约2010年,重度抑郁症患者澜澜找我求治,经过2个月的系统治疗,澜澜康复出院。这8 年来,澜澜不但心身状态平稳,而且家庭生活幸福,工作也越来越顺利。

    之所以回顾这个案例,是因为这个案例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是由治疗师Lucy做的第一例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的个案。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属、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通过不同途径知晓认识晴日心身医疗,不少人好奇我们到底是如何独辟蹊径、认识到“叠加性创伤是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根源”,而我们高效的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预技术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为了把这段历程说得更加清晰,所以我们回顾了最早期用该技术治疗的个案。

    当然,那时只是技术的初步萌芽,还没有命名,技术更没有现在成熟;不过正是从这个案例开始,我们对深度催眠下的心理干预有了好奇心。这个案例对于我们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安娜·O案例对于弗洛伊德的启发。

    自此,我们开始逐步思考抑郁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背后的病因,逐步意识到心理创伤的重要性。所以,这是一个有特殊纪念价值的成功病例。

    01、“人生赢家”却罹患重度抑郁

    澜澜是湖南人,她拥有的条件令人艳羡,才不到30岁,已经是长沙某大型国企的办公室主管,家庭条件也不错。

    可澜澜对自己特别严苛。在同事眼里,她能力出众,工作卖力,个个对她赞不绝口,但她对自己仍然非常不满意。

    她不断地自我施压,总认为别人不能比自己强,她要超越身边所有的人,甚至想超过上司,但她又明白自己资历尚浅,不可能实现。

    慢慢地,她的脾气变得暴躁,对同事的工作吹毛求疵,对家人乱发脾气,引发人际关系矛盾和家庭冲突。这令她的情绪波动更剧烈了,开始失眠,最后情绪崩溃,无法工作,有强烈的的自杀念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澜澜被省内权威的精神科医生诊断为重度抑郁症,服用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片)。非常难得的是,她对这个药物反应良好。

    澜澜反馈,在早上服用一片药物后,大约1~2小时药物开始起效,这样上午的情绪通常比较稳定。但到了下午和晚上,情绪又陷入低沉。坚持治疗3个多月后,她陷入绝望中,不再信任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模式。

    后来,澜澜和家人从网上得知我的信息(我当时在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任心理科学科带头人),辗转找到我治疗。

    那时,澜澜的病情已经严重到完全不能独处,一定要有人在身边陪伴,否则就有自杀的冲动,甚至要付诸行动。

    澜澜当时的男友24小时陪着她,甚至为了给她安全感,还许诺马上结婚,但澜澜不想拖累对方,拒绝了。

    一开始,我为澜澜做认知行为治疗,做了10个小时左右,持续了一个月许,有效果,但不稳定。

    那时,我的心理干预技术远不如现在,实在拿不出别的办法来,因此非常苦恼,下班回到家也忍不住唉声叹气。

    我的爱人,也就是治疗师Lucy得知后,便提议由她来给澜澜免费做几次催眠放松,看看是否有效果。

    Lucy是从2008年开始学习心理学及催眠,她尤其在催眠方面很有悟性,催眠技术也比我高超。我便答应了她的提议。

    第二天晚上,Lucy 为澜澜做了第一次催眠。没想到,澜澜对催眠的感受性十分好。在Lucy的引导下,她进入了深度催眠状态。

    但当时Lucy和我还没有创伤修复的意识,因此,Lucy只是按照常规催眠暗示技巧让她感到放松、内心平和,给予暗示她是自信的等等。这次治疗结束后,澜澜觉得非常放松。

    后来,Lucy又给她做了2次催眠状态下暗示治疗,澜澜反馈感觉还不错,但病情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

    在以后的催眠中,Lucy又替澜澜处理了她在深度催眠中“看到”的画面。用如今我们的理论来看,那其实就是澜澜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性事件。

    其中最主要的事件是,澜澜看到她儿时住的老房子里,其中一面墙壁上贴满了她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获得的奖状,旁边还有一面墙,写满了字,都是同一句话:“不得第一我就去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这个经历,澜澜曾在跟我交流的时候提起过。澜澜的母亲是教师,对女儿非常严格,要求她必须考第一。长期在母亲的高压下,澜澜的自我要求也非常高。

    澜澜对此也有意识,是母亲的严格让她的自我要求过高、竞争心过强了,我还进一步给她做了认知干预。但即使她明白了这个道理,对缓解她的情绪有所帮助,但她仍然无法控制争强好胜的念头,非常痛苦。

    而以下的另一个创伤性事件她已经完全忘记了,与我交流的过程中从未提过,但她催眠结束后表示确实发生过:

    在小学3年级时,澜澜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老师让她蹲在讲台上听课。正好澜澜的屁股有点露出来,朝着讲台下的同学。有几位男同学就偷偷地向她屁股扔小纸团,还指指点点笑话她。

    澜澜又生气又羞恼,但老师始终没发现,整整一节课那几名同学都在捉弄她。

    现在回头想,这个创伤强化了她遇到外界的刺激就拼命努力不断自我施压的这种反应模式。

    Lucy对澜澜的创伤事件做了一些处理(用现在的理解来看,其实就是修复了她的心理创伤)后,她的情绪明显好转,自杀的念头也快速消失了。

    本来拟定的治疗计划时数还没到,澜澜就提前结束了治疗。她后来反馈,催眠结束后大约又过了一个月,她就把药物彻底停掉了。

    ​02、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的开端

    如今,距离澜澜治疗结束已有8年多了,她的状态一直非常好,早已跟当时的男友结婚,生下了孩子,家庭十分幸福。

    在事业上,澜澜也越来越出色,职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过分地追求完美、自我施压了,也认同了我的“积极努力,顺其自然”人生信念。

    逢年过节的时候,她会给我和Lucy发来祝福,我们衷心地替她感到高兴!

    澜澜的经历提示,如果对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要求过高,孩子会慢慢地把这种要求内化,他们自身也会变得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断地自我施压。在学习、工作中,他们一旦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就容易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自我否定,恶性循环,出现精神心理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的,澜澜是Lucy做的第一个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案例。在那一次深度催眠下,Lucy使用的并不是学来的放松技巧,而是凭借自己的悟性作出处理,结果竟出奇地好。

    我们当时只是感到惊喜、神奇,但还没有“心理创伤”和“创伤修复”的意识。

    不过,澜澜在深度催眠下呈现出来的第二个创伤,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何一个真实发生的经历竟然会被完全遗忘,而在深度催眠下竟然又会呈现出来。

    我在复旦大学攻读麻醉学硕士研究生时,课题是关于麻醉深度监测仪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中的问题。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我对于脑电波有了初步了解,尤其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脑电波的改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来才得知深度催眠下脑电波的变化部分与全身麻醉状态下类似。

    更重要的是,研究生时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人的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所以,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澜澜的第二个创伤应该属于内隐记忆层面,这是传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和简单的催眠暗示治疗所完全无法察觉的,自然就无法解决。

    总之,澜澜这个案例的迅速康复给了Lucy和我很大的信心。这鼓励Lucy不断探索、尝试;更鼓励我不畏权威,不断跨学科,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最后才有了“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TPTIH)”这一技术的诞生,也才有了我们后来接诊的那么多患者的高效康复!

    (本文来源公号:晴日心身医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意中尝试的这种心理治疗方法,让她的抑郁症彻底好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ba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