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99208/61204f95275b9ad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599208/19ac2d0b84f2491c.png)
数据解读
学习上,2月半总共56学时,其中3小时为学习总结,2小时为中文读物,49小时为备考学位日语,2小时为练字。
运动上,2月半游泳5400米,行走3.82公里。上下肢锻炼较少(因为春节关系,没有场地,所以没练习)。如果自己一心想练好上下肢,不应把希望只是寄托于场地使用,而应该冲着这个锻炼去。
【备考时间倒数50天】
2月半:
1)起初我觉得在备考期间萌生的其他想法都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这种考验就是,在一段时间后它仍然持续着“需要被执行下去”的想法时,那么这个想法是需要、值得实践下去的,因为这个想法通过了长久时间的考验,它仍然存在。
虽然我得到了这个信号(需要、值得实践下去的信号),但是它也会在期间受到过多的对比,特别是没有在实践的场景下去,将这个新想法与其他不同的事情加以对比。在这种相互的触碰下,进而会产生出与新想法相关的其他事情。
期间的新想法会出现几个特点:
1)在不被实践期间表现强烈,坚定。而往往到备考结束后,(新想法)实践起始之日,强烈程度却减弱了,甚至觉得不那么重要。
2)新想法在处于“还未开始实践”的阶段,同时,当下进行着与之无关的事情时,新想法的重视程度(感到)与被实践中的事情几乎相当,而事实上两者差了个行动。
为此,对要实践的行为,可以稍加调整成:
1)在新想法还未开始实践时,自我感觉上会表现出一种重视,并显出要付出实践的必要。这种信号的取得过程需要再调整一番。比如,对新的想法若想实践,应以加快行动完成当下任务去证明自己的心意,而非以终日思考取之。既然对新想法日夜念之,那就把动力放在眼前,从眼前寻找开始新想法的路径,就是尽早完成手上的任务,把眼前做好,做顺,才能真的往新想法靠近。靠近。
2)不要去相信做不好一件事情可以做好第二件事情,但也不要完全相信只做一件事情就会好,切换任务,在某个时候,是一种帮助。而专心做好一件事,有利于冷静头脑,发热头脑的就会看走眼了,看清楚再动手相对更好。
学习:
1)离考试时间剩下50天了,要好好想想自己备考的资料还需要多长时间的准备,需要多久看完,留多少时间刷题,还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来解决不熟悉的地方等等。
2)上个月漏掉学习内容包括日语的阅读训练,从标日中级开始的文章都是篇幅式的,量超出了考试文章的字数,可以拿来练手。
3)目前还在资料准备和起始阶段,耗时稍久,备考方向要逐渐开始往考试题型来训练。
反省:
1)想学好一个东西,不要因为只记挂在某次考试上,而是要通过不同方面去锻炼。不要想着备考过程要求自己深入到什么程度,既花时间,也减少了试错机会。专心的朝合格的分数努力,不应该花太多心思想着要吃下多少材料。
2)减少思辨上活动,多关心当下的情况。
目前最迫切完成的是(2月剩下最后10天):
1)中级下册的句型整理
2)朗读初中级上下册四本书
3)中级两本书的阅读文章整理
4)句型日汉互译
5)看形写音
6)红皮书的试卷
7)日语入门辅导的选择题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