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里的老朋友们都知道,酋长其实是个斜杠青年:基建项目投资经理/IT圈餐厅老板/二级市场老鸟/没时间更新的自媒体。
今年伊始,A股由于一波资金带来的触底反弹,酋长圈子里的朋友终于“东风压倒西风”,把话题从“如何开好一个店”转成了“如何在股市里赚钱”。可能兄弟们看我在开店的血与汗中挣扎,突然觉得二级市场远比实业要来的轻松。的确,实业你可能死得轰轰烈烈,但是在二级市场,大多死得无声无息。
以上是酋长小店等位之盛况,顺便打个广告,在北京西二旗大街39号,搜“京华串吧”即可。来之前记得电话预定哦,否则等位超过1小时。
01
经过市场这几个月的上蹿下跳,当初这群信心满满杀进股市的哥们,几乎全员铩羽而归。这不最近又开始研究如何开好一家店了吗?
凭什么在一个行业里赚钱?我认为这是一个很质朴的问题。从易到难不过几个层次:
1、 垄断地位(特权、特许经营、托拉斯)
2、 信息不对称(信息渠道、信息速度)
3、 认知差(我懂你不懂)
4、 风险对价(我敢你不敢)
5、 劳动对价(时间和体力)
其中,垄断和信息不对称,是非常吃资源的,你不在那个阶层或圈子里,是很难以此获利的。当然了,如果你已经实现了上述两点获利,几乎也看不到我的文章,因为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认知差获利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阶段,就像投资行里的一句名言:“投资收益是认知的变现。”你比别人懂得多,处理速度快,可能会衍生出一个信息处理速度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对于风险行为的理解,也会提高你投资行为的风险对价(这块比较深刻,以后单开一篇文章细说)。
风险对价部分,就有点赌的性质了,远了看有那些改革开放初期的赚钱的傻大胆,近了看有早期比特币买家——至于比特币,是不是认知差导致的超额利润,我不做评价,保持空杯心态去看吧。
02
我的朋友和读者中,不乏各行业内走得比较高的成功人士,他们初入股市的时候,总是更容易信心满满,当然也更容易遭受损失。
在行为经济学中,人们有个硬伤,叫“过度自信”。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的文献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人们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还发现一些职业领域往往与过度自信相联系,如外科医生和护士、心理学家、投资银行家、工程师、律师、投资者和经理在判断和决策中会存在过度自信特征。
在大哥们跟我讨论“如何在股市里赚钱”这个深刻话题的时候,我几乎都会反问一句,你是怎么在自己的行业里赚钱的呢?
积了10个左右的回答,大体分析一下他们解释的要素,提到最多的因素如下:
70%——熟知行业,拥有较强行业相关技术和资源,甚至有不可替代性
50%——处于上升的行业,且在公司内占据较好的位置
20%——运气好
我再回溯一下开饭店的经历,大概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觉得开饭店好赚钱好容易,看好位置就开业
第二阶段,位置没选错,但是客户怎么就不来呢?我怎么就亏钱呢?
第三阶段,到处拜师学艺,到处寻求答案,改产品改服务
第四阶段,怀着忐忑的心情,临深履薄的做着生意,不断的改进以迎合市场
第五阶段,开始持续盈利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各行各业其实差不多,想要在某行里赚钱,从来都不是个轻松且确定的事情。你大概需要几个条件:
1、 全行业上升,至少是稳定,下降的行业就很难赚钱
2、 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
3、 占个好位置,并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形成可行性经验
4、 运气不算太差
03
一定不要把股票交易当成是一个很特殊行业,它跟搞IT、开饭馆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所谓1赚2平7亏的定律,几乎在任何一个行业的经营中都是铁律,甚至职业生涯也是这样的分布。
就像在全中国随机抽取1000个名校毕业生,经过20年的职业打拼,真的能走到高管领取高薪的大概也就100个,200个会属于骨干级中层,700个是要经历中年失业危机的。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周围,是不是这个样子。
那么,回答“如何在股市中赚钱”这个问题,套用上面的四点,可以这么讲:
1、 大概率的多头市场(牛市),最起码是稳定市场,不要是下跌市场
2、 通过学习,把市场知识转变成认知
3、 在好的位置入市,并不断验证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盈利与否会给你答案
4、 祈祷运气别太差
04
最容易自主的,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是对这一行的学习和认知。我们看看自己本职行业身边的牛人,哪个不是不断学习-练习-验证-认知,从而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有了价值,获得了更多的实践和提高的机会,走上行业巅峰的?
在这个环节,空杯心态就太重要了。
能够反馈你认知对错的,只有事情的结果,而不是固有的经验,这点在二级市场中,太直白了,以至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耻辱。
就比如“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之争,N多大师纷纷扰扰多年,很多老鸟也都固化了“技术分析是骗局”或“基本分析是傻鸟”这样的概念。其实大可不必先站定立场,广泛学习,轻仓实践,自然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理解,然后不断修正和固定化下来,形成一个“套路”,这不也是大多数人在各行各业安身立命的本事吗?
05
学习(教授或阅读)-实践-验证反馈-理解-形成认知-固化模式
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始做加减法数学题,就是采用这样的模式。那么在这个看似很诡谲,其实也很传统的二级市场里,我们也不妨继续采取这套有效的流程。
牛市多看盘,熊市多读书,抛弃“不学而成、不劳而获”的幻想,想赚钱,就把交易当个工作来做,进行“刻意练习”,哪里不会点哪里,才是真谛。
我会定期在公众号分享相关资料,都是我认真研读过的,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至于真伪,是蜜糖还是砒霜,还需要自己验证。
本期分享的,是技术分析篇,包括各类指标的算法,还有MACD的应用,是认真阅读并亲测有效的。
关注公众号【交易者部落】,在后台回复“MACD”,获取这份资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