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附近有一个菜市场。菜市场边角处有一个面点店。店老板常年深耕后厨,门脸由快人快语的老板娘支撑,生意倒也火红。
菜市场只在每日上午营业,消费者以早十点为线大体分成两个群体,尤其周末分外明显。一是早起的老人,趁晨雾未散,露水低垂果蔬叶尖儿时分,阔步踏入市场,遍览辖内门面和散摊儿,誓要挑出最新鲜的食材为家人烹饪一桌周末盛宴。二是好不容易睡个懒觉的中青年人,对食材新鲜与否、价格高低毫不在意,十点多钟起床穿衣,趁着周末一顿采购,只为满足后续一周生命体征的基本维持。
另说这菜市场也算小有名气,地方电视台部分美食、消费者节目常来此取景或采访。终于有一天,俩小记者,十点多钟操着“长枪短炮”,拿着一个发黄的馒头来到面点店,以消费调查的名义咨询老板娘,是何缘由致使馒头颜色成这般模样。
老板娘被众多晚起逛市场的青年夫妇团团围住,倒也丝毫不慌,却对记者露有鄙夷之色,一再声明这馍馍肯定不是俺们家的。馍馍发黄纯粹是蒸的时候碱放多了,家里做饭的老人们应该都知道的。说白了就是面点师傅水平不行。
记者深知同行相轻,不由追问一句,碱面放多的馒头,能不能吃?
老板娘直言吃一个半个的没啥事,吃多了才闹心闹肚子。顺便展示了一下自家男人蒸的大白面馍馍,算是免费插播了一条广告。
记者也不白给,再问一句,是不是碱放的越多,馒头就越黄?
老板娘斩钉截铁不留余地的说,嗯!
我嫌人多,云游到别处去买了点半成品。再转回到面点店,发现记者早已不知去向,只留下一个喜忧参半的老板娘。她似有余地的冲着后厨再嗔一句,别再蒸了,今天的玉米面馍馍是卖不出去喽。
你别说,种玉米的农家还真都舍得放碱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