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碱

作者: 周雪峰 | 来源:发表于2018-01-06 09:24 被阅读1747次

      现在的人吃碱都是到超市买的碱面,过去都是吃的土碱。碱面是工业制品,土碱是人工生产的。一是成本也太高,二做时候太辛苦,所以就没有人做了。也因为做土碱太辛苦,就把做土碱称做打土碱,俗称打碱。

      打碱的第一步是扫碱土。扫碱土吃的是寒苦,到了冬天,干冷的北风吼吼地吹了一夜,盐碱地上就泛起白色的碱茬。有碱了,打碱的就要早早地起来扫碱土,要不然太阳一出来碱茬就要缩回去些。碱土就会湿漉,含碱量低,出不了好碱。   

      寒冬腊月里,天空都冻的发灰,连麻雀也不敢飞了。快明的时候风小了,天似亮不亮,打碱的就要起来去扫碱土了。冬天的风像无影的针,粗布棉裤似透气的薄纱,无遮拦般穿过骨头,刚开始是疼,再变成麻疼,最后就没有疼的感觉了,只有紧缩身子,好让扎中的地方少一点。

      扫碱土的人都是用草绳扎紧裤腿,腰里紧束条布带,用毛巾把头裹严实,鼻子、脸、脖子都尽可能紧缩进薄薄的黑棉袄领里,使呼吸出来的热气也吹进胸口,让棉袄里热乎些。一只胳膊紧㧟个柳条篮,一只胳膊紧紧夹住把小柳条扫帚,俩只手也紧紧地对插进袖筒里。低着头,躬着腰,老棉鞋踩着像霜一样的碱茬,嘎吱嘎吱,在地里走一会,头上、肩膀上、衣服的折皱纹上都是薄薄的霜,像绣上的雪绒。

      来到有碱茬的地方,把地面上薄薄的碱茬扫成一个个小土堆,一直扫到天明以后,碱地泛漉了才停下来。三四个小时干下来,头上冒着蒸汽,棉衣里面湿漉漉的,但是,不敢停下,停下身子一会,棉衣就像冰冷的铁锅,不贴着身子冷,贴着身子冰冷。

      第二苦是劳苦。扫好的碱土,需要用柳条篮,或箩筐一筐一筐背回家堆起来。当时最好的人家是有木轮车推碱土,其他的人家都是靠人力,一筐一筐往家里背。背碱土没有技巧,撅起屁股,躬住腰,箩筐的重心都垂直放在腿上,蹬直腿筋,一步一步如背山前行,中途站一下或走的慢一些,就算休息了。背碱土的苦不亚于泰山挑夫。

      做碱的时候,在地锅里面放大半锅水。烧响了,就开始往碱锅里放碱土,一直放到水与锅沿大概平。加碱土的时候还要不停的搅拌让碱土里面的碱充分地溶解到水里。煮到碱锅上面的水已经发黄泛起白沫,就把高浓度的碱水撇到瓦盆或小水缸里。等水逐渐变凉,再把瓦盆或水缸里面澄清的碱水倒进小号的铁锅里面,搬太阳下晒干水分,铁锅里就结晶出做饭时候用的碱块了。做好的碱块,像水在铁锅里冻成的形状,又叫锅碱。中间是空的,泛着淡淡的黄色,冬日的阳光下发散着轻柔的微光。

    最费力气的还是要把熬过碱以后有点粘稠的废碱土一铁锨一铁锨地从锅挖出来,把湿黏的废碱土背到外面的碱土岗上,和背碱土回家要花费一样的力气。废碱土不能够乱倒,倒废碱土的地方啥都长不成。

    因为打碱苦累,好多做碱的人最后都出现了劳损风湿等伤症。盐碱地里除了红荆条啥都长不好,打碱卖个钱糊口,也许是条生路吧。

      如今,已经没有人靠打碱糊口了,碱土岗早被淤积改良成稻田了,老辈子打碱的日子快被忘记了。写下打碱的记忆是为了记住祖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曾经劳作的艰辛,曾经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打的精神,传承祖辈血脉中不屈服困难的意志。

相关文章

  • 打碱

    现在的人吃碱都是到超市买的碱面,过去都是吃的土碱。碱面是工业制品,土碱是人工生产的。一是成本也太高,二做时...

  • 师傅——大舅(十四)

    大舅将面捞在案板上,然后分出一团来。他指着案板上一个瓷碗告诉我:“这里是碱面。老面发面的包子一定要打碱。不打碱,包...

  • 生物碱

    茶叶的内含物质: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嘌呤碱等,质量占干茶的2%至5%。 ...

  • 盘锦红海滩

    何需风吹霜打红, 尽是凋零叶枯同。 一望无际碱蓬草, 火红岁月春秋中。

  • 茶是“温和的标准兴奋剂”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以及少量的茶碱,其中咖啡碱占的比例最大,起主要作用。咖啡碱因为最早在咖啡豆中被发...

  • 吃碱性食物的话,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常见的碱性食物有葡萄、萝卜、木耳、黄瓜、西红柿、白菜、西瓜、苹果...

  • 针织物染整疵点分析—碱缩和煮练

    一、碱缩工序疵点分析 1.坯布碱缩后密度差异 (1)产生原因 ①毛坯布纵向(直向)密度差异过大。 ②碱缩时碱液浓度...

  •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口诀

    大碱大碱,小呼大代 小酸小酸,大呼小代 有呼看代,酸353碱525 有代看呼,酸122碱75 呼二氧化碳,多酸少碱...

  • 到时间打鞘了,还没得住院

    约了今天的床,想今天住院,明天按时打鞘,推长春新碱。可是不尽如人意,没有床位住院,看来按时打鞘是要泡汤了。 真不知...

  • 亮豹漆治理墙体泛碱(冒碱)的应用与作用机理

    墙面起碱,即墙面反碱,俗称水泥起霜或冒碱。这是南方和北方墙面常见的建筑灾害,墙体泛碱,不但影响墙体美观,而且也影响...

网友评论

  • 凡三:如临其境
  • 9ccc5801ac3a: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想起小时候,好像是早晨,还在被窝里,就听到爸用锤砸东西的声音。出去一看,一个白色带子上有很多大小不一,晶莹剔透的碎块。我又好奇又高兴,以为是冰糖,问我爸,他说是啥啥,反正不是冰糖。等我爸出去了,我悄悄的拿起一块儿,用舌尖舔舔,好难吃。
  • e1468949c21b:打碱一文写的很真实,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打碱人的辛苦劳作。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那时我村就有做“牙碱”的作坊,看文章后仿佛又回到以前哪个年代了,我们的祖辈也很了不起呀
    周雪峰:@中年岁月 ,芽碱是杂质少的精品
  • eba643bbadbb:小时候的记忆总是莫名的清晰。如今好多的人和事可能都模糊了,而儿童岁月的经历却能历历在目,感谢上苍帮我们留下许多辛苦且如同老照片一样珍贵的东西。作者文笔如刀,刻划细腻若板画,风声、呼吸声、吆喝声如在耳边,仿佛让人置身打碱的劳作中……颇有周氏文坛大家风彩
  • da469a806259:打碱的过程写得细腻、生动。听上辈人说过现在的稻区以前都是盐碱地,可具体怎么打碱,却不清楚。今天读了作者的文章,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正如作者所写“写下打碱的记忆是为了记住祖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曾经劳作的艰苦,曾经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打的精神,传承祖辈血脉中不屈服困难的意志”,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发扬老一辈战天斗地的精神,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 心作良田_f0ce:打碱的时光我太小,没有多少记忆,只记得爷爷父辈们多是年青力壮的年纪,在东北风的地里,烧一口两米周长的大锅,有一个小孩子深般。烧锅的人个个黑衣,腰里扎个草绳、或者布条,是为了抵抗寒冷的冬,面有菜色,袖手缩颈围观。锅底的火苗扑出锅沿,锅边滋滋啦啦的冒小白泡。烧出的碱晶莹剔透如玉石,都拿去卖钱了,余下的碱水,放在后院三爷土屋边的空地上,吃时候就舀一碗。
  • 0e79105f2d74:把你的打碱发到朋友圈好评如潮,文字干净,真情实感,没有技巧是最好的技巧
  • 253ab82d5476:打碱一文写的好
  • 26910b767d1c:读了作者的文章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记忆里,每到冬天村里总有人推着木制的两轮车(我们这里叫平车),车上装着几口被焦烟熏的黑乎乎的铁锅,锅里面是已经结晶好土碱,卖碱人扯着嗓门儿边走边吆喝着“谁要碱块”,往往都是走到人多的地方停下车,老老少少的人们围上前去,有的凑热闹似的观看着,想买的人们听着买碱人的解说。铁锅里的碱块在弱弱的冬日的阳光照射下,泛着淡淡的黄色,在淡淡的黄色里面还露着黑黑点点的黑色斑点,整个碱块呈现出来的完全是自然沉淀时所留下的带着少量气泡似的痕迹,温润如玉着实喜人……
  • a8d23c73cd04:小时候吃过这种碱,听爷爷奶奶爸爸说过打碱的辛苦
    9596615bd38a:@坦然正直释明举 选哥都经历过,你咋木有经历过呢?
  • bdeb25c82234:文笔细腻而又生动的描写了黄河岸边老一辈的扫碱生活,很有莫言的风格。大赞👍
  • 山之东西: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那厚重而沉淀的人生历程,那艰辛而劳累地打碱生计,呈现出一幅生动地受活画卷,朴实的文笔将其尽情感渲染。比所谓的“鸡汤”,“美文”等等更加真实感人。
  • 9596615bd38a:作者把打碱的苦与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没有阅历是体会不到作者所写这种过程和感受。
    给你个赞

本文标题:打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ne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