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还乡,若锦衣夜行——项羽
明太祖朱重八,在仍是吴王时期的1360年代,每日必读《汉书》,本书中未提及其缘何命名“锦衣卫”,但我的臆断,应当与其布衣起家兼对项羽印象深刻,所以命名——锦衣卫
锦衣卫到底是怎样的机构,它在历史舞台上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近年来相关的影视作品良莠不齐,我印象深刻的,精彩的电影只有《绣春刀》、《绣春刀之修罗战场》还比较客观,符合历史,但更正一下影视作品:锦衣卫,绣春刀(绣春刀极小,非上赐则不敢佩也)平时是不让带的,飞鱼服,平日是不能穿的。
在此提请诸位注意下,自成组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明朝的六部、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简称三法司)、锦衣卫(北京锦衣卫,又称行在锦衣卫),便形成了北京与南京各有一套班子,只不过,南京的是闲职,所以在影视剧里面多次提及的北镇抚司,指的是北京的镇抚司,而所谓的诏狱,则是指皇帝下诏命令锦衣卫或东厂专门承办的案子,按现在的司法术语,主要关押相关涉案人员的专门监狱,只不过,一般,有进无出……对明朝皇帝而言,锦衣卫及其对应的东厂、西厂有何价值?这些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为此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大体而言,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易强所著《历史的线索——锦衣王朝》依照编年体的方式,逐一解答。
一、本书围绕的两条主线:一是锦衣卫的建制始末与职能的发展过程;二是锦衣卫与及其相关机关在历次重大事件中的表现。
太祖年号洪武,因为,他想“洪扬周武王的霸业”。这个世界上曾出现过无数伟人,他们基于不同的现实,怀抱着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堪称伟大的目的,创造出许多自认完美的思想、制度或机构,但他们去世后,之前创造出来的东西往往会沿着一条他们完全想象不到的规矩发展,锦衣卫,就是这样一个机构。
(一)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的初衷,是用来维护纲纪礼仪,说白了,就是仪仗队加上受降、出使;
“太祖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 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 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
明初军制为“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五千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四十八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二)锦衣卫拥有的某些职能与权力,起初是临时的,如为反腐与铲除后患,太祖授权锦衣卫治理诏狱,后逐渐职能常规化、正式化,如:从建文年间的缉奸弥盗到成化年间的专司不轨、亡命、机密大事;
(三)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意在监督与制约锦衣卫。但厂与卫两个机构孰强孰弱,取决于掌事者才干的高下,以及他们与皇帝的关系亲疏远近。
二、锦衣卫的官阶及主要功能
自太祖定下后,锦衣卫的官阶逐步丰富,左都督、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 镇抚使、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 百户(正六品),总旗,小旗……等到明英宗时,基本上锦衣卫成为官二代的理想去处。因为相比六部,锦衣卫不仅官事轻松,明朝的俸禄很寒酸,但重要的是升级容易(历朝历代,好像都有这样专业服务二代三代的机构)。有一点需要说明,随着明朝的延续,锦衣卫的官阶不断的膨胀,从四个等级慢慢到十几个等级,权力越来越丰富,等比六部加三法司……
锦衣卫的最主要功能:反腐加反间与情报,但这也造成了锦衣卫的绝对权力膨胀:
“上(明英宗朱祁镇)虑廷臣党比,欲知外事,多倚锦衣卫官校为耳目,由是指挥门达、逯杲(念lu gao)俱得幸,而杲更强挚,上尤委任之。杲遣校尉侦事四出,所至官吏震恐,多进声奇货贿以求免,虽亲藩亦然。无贿者辙被逮,每逮一人必破数大家。四方奸民,诈称校尉乘传,纵横无所忌。”
能够与之相比的,恐怕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的苏联肃反委员会与后期的KGB吧。明末清初人沈起有所谓“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的评语。大概因为词语撇清了士大夫的责任,因而被当作极有见地的观点,常被后世文人引用,但仍不免让人觉得脱离现实。
三、历史的证据缩影
土木堡事变,明英宗因王振被俘,半月后,明景泰帝摄朝,其肃清王振的党羽中有相当多的锦衣卫,如摄朝第一天,众大臣恸哭痛陈王振党羽,恨到什么地步?在朝堂之上,当场把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连殴带咬,当场毙命。五百多年后,马顺的牙牌(7.5cm*6.5cm)成为北京首都博物馆的珍藏,该牙牌距马顺被殴致死时,其拥有该证件(正三品)还不到一个月。
四、开国之君与守成之帝的差距,为了弥补差距于是就不断的增设机构,于是东厂、西厂出现,以及这些机构本身的不断臃肿庞大。
明太祖与明成祖一生皆在忧患中奋斗,朱棣是死在扫北返京的路上(今天的内蒙古海拉尔),相比之下,明朝其他的皇帝基本上都是自小在安逸的环境中生活(除了明武宗朱厚照是个大奇葩)。
正如太祖在《皇明祖训》所言:“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既多,历事亦熟。比之生长深宫之主,未谙世故,及僻处山林之士,自矜己长者,甚相远矣。”
始创的帝王为了子孙后世能够千秋万代的安享清福,处心积虑,设置层层机构,以自身为圆心,后世认为做的还不够安全,于是就有了锦衣卫之外的东厂、西厂,明朝不够长,如果够长的话,估计还会有南厂北厂,东北厂,西北偏北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