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爱编程
掌握临界知识,建构知识大厦,让学习更高效

掌握临界知识,建构知识大厦,让学习更高效

作者: 长呀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5-27 21:42 被阅读22次

    每年年初我们都会订立目标,要读100本书,要去世界各地游走,要有不一样的体验。可我们订立目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以读书为例,其实我们是希望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可以变成一个思想深刻,hold住任何场合,解决的了任何问题的人。但是每到年底却发现,也许100本书读完了,但读到的知识好像都没有记住,模糊的存在着,当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似乎有一个解决方案时却说不出来,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里我们聚焦到学习上。上学时,我们要学习各种学科,应用于各种考试,这是一种学习,而如今离开学校的我们,投资自己变成了另外一种学习,在这个学习中最基础的方式就是读书。可是我们读了那么多书,接收了那么多信息,却依然还是老样子,思想中有些概念不清晰,学过的东西散落一地,要用的时候发现记得非常模糊。我们不禁要问,要如何学习才能记住这些知识,才能更好的应用呢?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作者成甲,他用多年研究知识管理的心得为我们打开了“学习”这个并不神秘,但总是让人头疼的精神大门。

    《好好学习》的作者是成甲,知道他的名字是在得到的《成甲说书》专栏,他每天讲解一本书,带领我们快速了解这本书的精华。他研究知识管理,同时他开办了一家景区设计咨询公司,这让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会去做知识管理,他说,其实不论做知识管理还是咨询,他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深入思考问题,热情分享经验,激发别人潜能。他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知识管理,让更多的人受益。

    《好好学习》提出只有改变我们行动的信息才叫知识,而如今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互联网让每个人都可以快速的获得大量的知识,所以知识的数量和获取速度已不足以与他人拉开差距。而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却决定了我们的成长速度,所以围绕知识深度,提出了掌握临界知识,脱离技术效率,提升认知效率,从而加快学习速度的方法。

    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涌入,比如大咖们的推文,网络上疯狂流转的10万+的文章,当我们没头没脑的读下来时,有可能会被一时的内容激起心中的浪花,然而行动上却没有做出什么改变。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如果不去做记录,不把看到的信息,经过处理记录下来,会发现有时候信息之间存在互斥的情况,然而我们却不假思索的都接收了,却没有任何用处。那什么是知识呢?在《好好学习》中给出了我们知识的定义,可以改变我们行动的才叫知识。

    比如2017年学习专栏《通往财务自由之路》,里面讲述了大量的概念,对我的影响很大,然而这个影响很多时候仅是头脑上认可的,频频点头说很棒,但行动上却并没有做出改变。专栏上提到可以模拟投资,每个月对选取的股票记录它的价格,这个过程中不要关注价格,而是关注公司的状况,坚持一年就会对投资有一个概念。而我只记录了2个月的价格,而期间也并未去关注公司的报告、动向。这个时候貌似我得到了一个靠谱的方法,但因为我并没有去实践,所以就变成了“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人生”。

    我们接收了很多知识,也在行动,但总感觉虽然很努力,可整个知识世界却是散的。我们东一榔锤,西一榔锤的获得了很多知识,他们散落在大脑的各个角落,各自为政,当我们要使用它们时,却组织不起来。其实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学习问题,知识是有了,但多浮与表层,同时没有一个主主线,使得知识无法集合。所以我们需要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

    如何让大厦牢固不倾斜,《好好学习》提到了临界知识,就是那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这些知识是建立在2个基本假设下的:

    假设一: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假设二: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基于这两个假设,掌握临界知识,可以让我们脱离见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效率方法,而转入认知效率的高速学习方法。

    所以我们首先要掌握临界知识。因为临界知识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场景。比如复利效应,我们在投资领域很熟悉,利滚利,但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是符合复利效应的。比如写作。当你开始写作时,也许关注的人很少,但随着持续的产出,高质量的产出,有一天也许会被某个大咖转发,就此获得非常多的关注。然而这里面要关注2方面,利率,执行次数,利率相当于文章的质量,分享转发的次数相当于执行次数,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与随便写写的人一样,但随着高质量的产出,转发次数的增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差距。

    所以以临界知识作为知识大厦的地基,势必非常牢固。但是要注意,应用临界知识时要看假设和前提,任何概念都有一个假设和前提的,所以不要全盘接受,而要有辨别的去接受。

    而如何发现这些临界知识呢?《好好学习》给出了几个学习步骤。

    1.从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第一条从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这就与《高效能阅读》中的垂直阅读不谋而合,首先我们的世界是个综合体,我们聚焦一个点学习,并不会让我们丢掉太多信息,而当我们从一个领域出发,找到这个领域的关键必要知识时,会发现核心知识之间很多是互通的。比如以理财学习为例去学习,我们会了解复利效应,会了解风险,而这些在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都适用,成长符合复利效应,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短期的受挫而放弃,而要看到长期的效益。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了解了某些知识后,就以为我们真的知道了,但实际上我们也许只是以为我们自己知道了,所以接收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找到它的出处,去思考是不是这样,为什么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却依然不去做?比如书中提到的刻意练习,追根溯源发现它的出处是针对小提琴练习说得,当练习一门技能时,刻意练习可以让这个技能从陌生到熟练,最后进入我们的意识中,不自觉的就可以弹奏曲子了。所以追根溯源可以让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

    李笑来老师说过,当你知道这个概念后,你要问自己我还可以把它应用到哪些场景。这也就是学习步骤的第三条,我们不是知道了有这些知识就OK了,我们还需要将知识拿去应用,应用到不同的场合,带来哪些效果。

    如果我们实在找不到解释,我们要试着给它一个假设,然后去验证。哪怕是错的,也要去假设。这是我的一个弱点,我总要拿到一个确定的依据才会给出一个结论,但这在工作中给我带来了挺多麻烦。比如当我面临一个发散思维的工作,需要创造的工作时,我坚信自己的那一套理论,只有用户给出确切的依据后我才能给出我的想法,但实际这个工作没有办法从用户那获得确切的依据,所以我们只能假设,从而给我们的一套方案,然后带着它去找用户验证,从而更正我们的假设和方案。

    掌握了这几个方法,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找到那个领域,掌握关键必要知识,究其所因,追根溯源,然后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但我们需要具体怎么做呢?

    《好好学习》引入了2个心态、3个方法、3个技巧。

    2个心态

    我们要有绿灯思维,以开放的心态去接收不同的观念和想法,做出自己的思考;我们不要急于求成,人们总是看到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长远的利益,我们不停的去获得信息,但实际那样的做法,让我们无法沉淀,所以慢下来,关注一个点,吃透,会学的更快,理解的更深。

    3个方法及技巧

    反思+记录+定期回顾,我们总是在路上,却很少停下来思考我们做的到底对不对,我们害怕停下,因为那样好像我们就没有再前进,就会落后,但如果对读到的知识,做的事情如果能够经常去反思,并将反思的结果记录下来,我们要记录事情发展的过程,主动思考背后的逻辑关系,给出我们的假设,这样久而久之可以发现我们的思维模式,找到我们的假设,从而校正我们的假设。也许有朋友说,我们每年会写总结呀,但总结不是反思,反思是对产生的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而总结则是对一年做的事情的总结,好坏的评价。但人的大脑是有容量限制的,我们还需要养成定期回顾的习惯。

    付费学习,如今是知识变现的时代,很多专业领域的大咖都开设了学习课程,当我们学习某一领域时,我们可以借助于付费购买课程的方式来快速的进入这个领域,提升学习的效率。

    刻意练习,让一些知识进入我们的潜意识,这也是提升我们元认知能力的方式(思考我们是如何思考的)

    以教为学,当我们以教给他人为目的时,我们会逼迫自己进行大量的输入,来避免被问倒。

    也许你会说,这些方法和技巧好像都不陌生。是的,或许我们曾经也做过反思的工作,但最后不了了之,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按照上述步骤去持续实践,如果你坚持不下来,就像《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问自己的那样,如果我没有做好,一定不是这个方法不好,而是我做的哪里出现了问题,然后试着把这些问题解决掉,继续实践。

    所以《好好学习》其实是一本提升认知深度的书,随着认知深度的提升,我们可以清晰的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融汇贯通,在学习上效率也会变得更高。当然这本书介绍了理念、方法、技巧,但没有具体介绍如何建立,也许这是需要我们根据书中给出的思路和框架去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因此书读完不是目的,需要我们去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掌握临界知识,建构知识大厦,让学习更高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pi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