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可爱的农村老太太
原创:梁建交 子夜的老鼠2018-05-13
今天写一下我的母亲,把这篇短文送给她老人家,可她不识字,也不知道能不能算是母亲节的礼物。反正,农村也不兴这个,什么母亲节、父亲节,你不说,他们可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节日。
我母亲是一位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农村老太太,没什么文化,用农村的话说就是:大字识不得一箩筐。她也不怎么会做饭,炒菜的时候不是油放多了,就是盐放多了。蒸馒头的时候,不是碱放多了,蒸出来的馒头黄黄的,就是碱放少了,馒头硬硬的,吃起来酸酸的。再不是经常把粥熬糊,把蔬菜炒成烂泥。洗碗的时候不舍得用水,不舍得用洗洁净,经常洗不干净。也不怎么会料理家务,东西放得毫无秩序,家居、摆设也没什么讲究。
没有文化,又不精通家务,老母亲应该说是一个不怎么称职的家庭主妇了。可就是这么一个不称职的家庭主妇,生养了我们姊妹四个,两个考上了大学在北京工作,一个中专毕业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要知道,在1980年代前后,一个村子里每年能考上学的(不管是中专、大专还是大学)屈指可数,大多数家庭的孩子上完初中,最多上完高中,也就回家种地了。像我们家这样姊妹四个考出去三个的,多少年也不会遇见。所以,我们家在村子里也算是出了名的。村里人也真心不敢小瞧我母亲这个没有文化、不怎么会做饭、不会料理家务的小老太大。
其实,回想起来,也没觉得她老人家教过我们什么,无非就是嘘寒问暖,她又不识字,所以,也不会管我们的学习。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偶尔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她还劝说:“要不,就在家休息吧,别去上学了。”最后,都还是我坚持要去上学的。印象里,她从来没有对我们提过任何要求,就算是吃喝,也都只是提醒,从来没有逼迫过。
几年前,我和大哥把父母接到北京来安度晚年,也方便照顾。可实际上,我们工作忙,生活上基本还是他们自理,准确地说,是我母亲在操劳着他们的生活。父亲因为身体原因,行动不便,基本什么也做不了,母亲每天做饭,照顾起居和一日三餐。我记得小时侯,父亲脾气不好,经常会因为母亲做饭的问题大发雷霆,后来也常听母亲讲起生气回娘家的事情。可以说,她老人家自打进了家门就从没有受过什么关爱,当然,农村人不讲究这个,过日子比较简单,家里面打打闹闹,都不太当回事儿,该咋过日子还咋过日子。农村有句古话:锅碗瓢盘哪有不磕不碰的?他们就是这么磕磕碰碰过了将近一辈子。现在,父亲需要照顾,母亲二话不说,自然而然担负起这个责任,八十岁的老人照顾八十岁的老人,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母亲虽然嘴上经常拣起些陈年往事,倒倒苦水,数落数落我父亲,可家里的事情该做什么一件也不会怠慢。老爷子身体不好,年轻时的威风劲儿也没了踪影,有时候看见老太太戳着老爷子脑门数落他,他只能老老实实听着的时候,觉得特别好笑,看得出来,老太太无非是过把嘴瘾而已。
都说母亲是最伟大的,其实,所谓伟大的母爱不过是润物细无声,都是些自然流露的嘘寒问暖和生活中十分普通、十分琐碎的小事。唯一让母爱产生力量的就是无私和一辈子的坚持,无论儿女年纪有多大,在母亲眼里永远都是孩子。如果你八十岁,母亲一百岁,你说:妈,我想吃饺子。我相信一百岁的老太太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好好好,想吃什么馅儿的呀!
我相信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理解自己的母亲,直到自己身为父母好多年以后,并经过细心地观察父母的生活。有一次我带二老去公园遛弯儿回来,下着小雨,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在前面走,因为要过天桥,我推父亲先上了坡儿,扭头却发现母亲不见了。我赶紧把轮椅停稳,跑下坡回去找,原来她老人家因为眼睛有白内障,看不见走在前面的我们,自己又搞不清楚路线,结果拐到另外一条街上去了,我在后面喊,可老太太因为看不清楚,光听感声判断不清声音从哪里传过来,我看见母亲一边摇摇晃晃往前走,一边四处寻摸的背影,心里酸酸的:老太太老了呀,是该儿女照顾的时候了。
先写这么多吧,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农村老太太,很普通,但很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