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买的马特尔的《葡萄牙的高山》看完了,现在才想来应该记下些什么。还记得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叙事开始就有一股深刻的味道,从一开始简单的介绍中,便自觉思考信仰是什么。后面一边觉得拍得很美,一边时刻感同那种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危机感,看到结局,无法释怀于故事的真假。后来再看才明白,正如结尾所说,答案不是你觉得是哪一个故事,而是你希望是哪一个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被李安导演圈粉,也认识了原作者马特尔。电影的出处是同名小说,作者马特尔作为人类学家,写作主题很明确,步步深入,善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每当看到网络媒体播报的各色各样有好有坏的新闻,我们总会感叹人性难测。人类学家与我们看待人性的方式和内容不同,从马特尔的作品就可见。
信仰是对死亡的回答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些沉重压抑。人性本是兽性,然而智慧的人类,修得慈悲而九窍玲珑的心,以信仰之名请求罪恶的救赎,于是凡人皆得以慰藉。他的书,文中有哲,故事能引起思考。作者丰厚的学识宛如深潭,平静无波的水面照见思考清晰的倒影,在文字中才发觉自己那隐于皮囊的灵魂微弱地闪着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了人性,《葡萄牙的高山》讲苦难,讲了根源于苦难的几个故事,充满童话寓言感觉的猩猩和有现实味道的叙事,读来让人感觉亦真亦幻。几个故事都有着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无法挽留的失去。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棚屋》,印象深刻。《棚屋》是整一本书一个故事只是刻画了的痛苦和在痛苦中精神的挣扎,它把那种精神的挣扎描写得淋漓尽致,最终在宗教信仰中得到解脱。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信仰,在思考的时候,人的精神世界像是深渊。
《葡萄牙的高山》不一样,它并不只一种解读般的慰藉,而且通过这些苦难的故事去揭示一个本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很长,又很短,需要跟着书,去走一段路。这段路上的人们戴着苦难的枷锁,冥冥之中抱着一样的虔诚。作者也明白苦难之中,信仰是对死亡的回答。而走过路的最后,信仰如人世的尘土般,拭净尘土,才终于发现人类苦难的根源。人最大的痛苦,来自无法接受命运的无常,以及生而为人的脆弱。
但愿生而为人,却也能像一株玫瑰或是一颗草木般坚强。当信仰无法慰藉余生,也要诚挚地对待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