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炜娜
参与新网师学习,接触到新教育课堂的六维度和三境界,打破了我对语文课堂的固有认识。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怎样的课才算好课,一直以来都把研究名师实录作为好课的标准,但是名师为什么这样设计,课堂为什么精彩纷呈,其中的理念和门道并没有仔细推敲,所以课堂教学也总在浪漫行走。
参与了研课学习,深入研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与新教育六维度的内容,在几次作业中,我尝试将这些理念渗透在备课中,让自己的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获得新的状态。知识要加以运用才能有自己的真实体验。今天再次温习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三重境界,再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又有了许多新发现。
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纬度三境界”
2002年,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简称“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日常的课堂教学,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在语文课堂中,这一点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先说活动,一篇课文,学生要进行速读,抓关键词读,有感情的朗读,这些都是学生的活动。再说发言,在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全班当中发言一次。一节课40分钟,学生面对全班发言的时间最多只有15分钟,也就是五六个学生的样子。但是可以确保每个同学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中发言一次。在课堂上的活动中,都需要学生发言。
只有语文课堂上呈现出老师滔滔不绝讲一堂的时候,参与度才少。就是老师讲的时候,也要注意讲的精彩学生专心带着微笑去听也是一种参与。只有学生开小差,充耳不闻,起来回答问题,回答的内容与提问的内容不一致,这说明学生没有有效参与。
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前者无疑是亲和度高的表现,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这一点是由师生关系决定的,主动权在老师手里,亲其师则信其道。课堂上亲和度高,学习速度快,效率高。
在语文课堂上注意有感情朗读的训练,语文本身的感情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同时老师对学生饱含着感情,有爱心,课堂上的亲和度自然高。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态度很重要。
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不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辩等。这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
语文学科特点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有创意的思想。学生便会表现出欢声笑语,神采飞扬。学生最不缺的就是创新,就是智慧。关键在于老师的鼓励和发现。老师的倡导是渠,学生智慧的流淌是水。渠成则水到。
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把完整的知识支离破碎。如语文教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历史教师把事件从时代背景中游离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在语文教学中整合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语文本身综合性强的特点,面对一篇课文,学生必须要用整个的阅读能力系统去应对。当然每一堂课要侧重一个新的训练点,但这个新的训练点一定是在整个能力系统上生长出来的。在对整篇课文的关照下,重视字词句的深刻体会。课文后面的字词句表事先要在课文中标出来,在理解课文的时候要抓住加深体验。当然也需要进行单独的练习。
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
这个在语文课上也是自然而然的活动。拿着一篇课文,就是学生自己速读的过程,是抓住关键词读书的过程,是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过程。是对字词句进行辨析体会的过程。练习贯穿整个课堂,没有练习就没有语文。语文课堂不在于是否精彩迭起,重点在于学生练习的深度广度,而这种练习在很多时候是不精彩的不流畅的。
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当生活成为教与学的内容,当社会成为广阔的课堂,生命就能在其中得到进一步舒展与绽放,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就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这个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也很容易做到,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当学生的感情与文章中的人物和作者的感情共鸣以后,迁移到生活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延展度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把字词句训练往课文外延伸,从阅读延展到写作,从课文延展到生活。
已有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最难做到的是自由度与整合度,自由度,自由过了,就难以把控课堂,缺乏自由,又难以让学生思维活跃。整合度的难易程度是比较难掌握的,什么情况下需要整合?谁来整合?如何整合?这些都需要在具体课堂中摸索研究。
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和新教育课堂六维度作为自己语文教学的目标,围绕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重获新生,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