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236448/f55ef263bf0f8db5.jpg)
上回说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除了学步期孩子处于自我为中心阶段的原因外,分享也是一个技能,是要正确引导,孩子才能学会。你不教,孩子怎么知道怎么做呢?所以,当大概孩子两岁半以后,就可以教孩子慢慢学习分享这个人生重要技能。当然,教的方法也很重要,建议用表演代替说教,效果会更好。
首先,孩子爱玩是天性,用“表演”的方式更加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对家长想要输入的内容才不会抗拒。所以,个人认为孩子能在玩中学习技能,这是家长育儿的最高境界。
其次,当两个孩子因为抢玩具或者其他东西发生冲突时,是引导孩子学习分享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说教”往往会造成矛盾升级,但“表演”却可以帮助矛盾缓和下来。比如,找来两个玩偶,借助玩偶来塑造所发生冲突的类似场景,然后将“分享”植入表演中。
妈妈:“小狗想要抢小猫的球玩,它们都差点要打起来了。你们说这样对吗?”
看孩子的反应,孩子摇头或者说“不对”之后,接着引导:“嗯,这样不对。那应该怎么办?小狗是不是应该问问小猫愿不愿给它玩球?”
妈妈:“嗯,那小狗应该怎么说呢?”
这个时候孩子的回答可能不够礼貌,这是正常的,因为孩子以前都没有学过啊。所以,我们就要告诉应该怎么礼貌地向别人要东西。注意这个时候不要否定孩子的回答,而是直接把正确的答案说出来就可以。
妈妈:“小狗应该说,小猫,我可以玩一下你的小球吗?”
然后看孩子们的反应,接着引导面对别人请求时候的答复。
妈妈:“那小猫应该怎么说啊?”
这个时候,孩子们一般都会回答“可以”或者“好”之类的肯定答复。但是不要以为表演就该结束了哦,这个时候还要教孩子学会说“不”的权益。我们很多成年人面对别人的请求,不懂得拒绝,明明自己不请求接受还是碍于各种原因违心答应。这就是不懂说“不”的表现。所以,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面对别人的请求,要根据自己的内心接受或者拒绝。
妈妈:“很好。那如果小猫还没有玩够小球,它应该怎么回答呢?”
孩子也许有回答,也许会一脸迷茫。我第一次给我们家悠悠表演的时候,她就是后者表现。因为孩子不知道原来除了说“好”还可以有其他答案。所以说,我们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
妈妈:“小猫应该说,我还没有玩够,等一下我再给你玩。”
当孩子的请求被拒绝,他们会伤心、失望。没有关系,这也是成长必须走的路,只要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学会如何面对这个现实、残酷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