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周巷

作者: 李二狗不配有姓名 | 来源:发表于2022-08-21 09:51 被阅读0次

    我读汪曾祺的《一食一味》,里面介绍到高邮特色菜品——汪豆腐,更说尤以周巷的汪豆腐出名,大抵是因为油多虾籽放的多的缘故。我妈老家就是高邮周巷的,逢年过节去舅舅家聚餐,保留项目必是汪豆腐。由于多年来一直是舅妈掌勺,我一直以为这是舅妈老家天长的特色菜式,直到上次端午,我妈说,这可是我们正宗高邮菜。我才惊觉原来是乡味啊!我妈婴儿时期就跟着外婆外公来南京,我们家是从来没有烧过汪豆腐的,大概和我妈没怎么在家乡待过有关,而我老舅就算少年时只身一人来南京求学,乡味却也大抵刻在了基因里。

    周巷对于我是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我统共去过两次,一次是小学暑假去玩,一次是高中祭祖。大约是95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回老家,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农村,绿油油的大片稻田,房前是潺潺流动的小河,家与家之间土路相连,村子后头还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包,傍晚时间,会有袅袅炊烟,虽不是地道的江南景,却也称得上风景秀丽的村庄。

    在周巷,我第一次看到露天电影。夜幕低垂,整村的人都赶去了空地,小孩子嬉嬉闹闹的去买冷饮,舔着糖水一般的冰棒等看电影。在整片稻田旁的空地场上,放映机将夜色下的农村照的透亮,强烈的亮光引来噼里啪啦炸虫子的声音。电影放了什么我完全记不得了,大概也不是我喜欢的内容,我只记得夜色下回家,摇摇摆摆沿着田埂,很像周杰伦《稻香》里的意境。抬头就是整片的星星,那时似乎也不觉得满天星空难得。如今的我总想“星垂平野阔”也许就是这样的场景。农村的夜晚静谧又清凉,没有空调的房间却从不闷热,陇上蚊帐,就是甜甜的一夜好梦。

    对小孩子来说,游泳可比看电影有趣多了。人在河这头,鸭子在河那头。游泳也是很原始,用一个木盆放在河里,一堆小孩搭着木盆浮在水面,嬉嬉笑笑从这头漂到那头。村里的孩子会在河中间放一个游泳圈,小孩子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每跳一个岸上的小孩就会拍手嘎嘎笑,在那样的氛围里,哪怕不会游泳也不能认怂。更何况小朋友怎么会知道害怕呢?扑通扑通的声音就没断过。家里的那个远房婶婶特别勤快,我们从早到晚能下河三四次,她总是不知疲倦的一遍遍帮我们洗衣服。而消耗完体力的我们则去扒大灶上的锅巴,嘎巴嘎巴,又香又耐嚼。

    河流不止是游泳的地方,也是农家洗漱的地方。那时候的周巷虽然已通了自来水,家里也有井水,可那是用来烧饭和洗澡用的,日常洗漱还是习惯在河边。第一次用河水洗漱的我还略显不适,可只过了一天,我就可以老练的端着搪瓷缸,蹲在河边刷牙吐泡沫了。

    对于我这个城里孩子,农村的新鲜事可太多了,买菜就有趣的很。卖猪肉的推着车挨家挨户去问你家今天要不要肉,我看到贩子车上挂的猪肉,可比城里的猪肥多了。他们喜欢用家门前种的扁豆烧猪肉,紫色的扁豆或红烧,或清炒。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扁豆,我的天,我可太讨厌扁豆的味道了,可却偏偏天天有。临回南京的那天,村里的亲戚招待我,满满一桌好菜,那也是我第一次吃到盐水老鹅,我觉得那是在那最好吃的食物了,毕竟和我们南京盐水鸭味道相似。那天村里的孩子还带我钓了龙虾,烧了小小的一碗,全都让给我这个城里孩子吃。

    当然,农村生活也有苦差事,那就是上厕所。当时的周巷厕所是在家旁边的小屋,两块木板间掏出一个圆形,人就坐在上面方便。下面就是粪坑,想来是用作养肥的。用惯了抽水马桶的我,别说看着满池的粪便难以排泄,更何况那粪坑里还有 一只红色小蛇状的动物仰着头,把我吓了个半死。去了一周,因为适应不了那个环境,一整周都没有办法成功排便。

    再去周巷已经是高中时期,去乡里祭祖,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第二次去大概是00年左右,那时候的周巷已经全是水泥路了,每家也基本有了抽水马桶式的厕所,只是人的心境不复从前。我当时的那个小伙伴,瑶瑶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想来早就结婚生子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周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fi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