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丹老师
【每周一招】互相学习,教师和家长能聊这些事儿
因为孩子,我们联系;因为孩子,我们互通;因为孩子,我们携手;因为孩子,我们同路。
田冰冰老师说:孩子是把家长和教师联系到一起的纽带,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和家长是比肩而行的教育同路人。聚焦同一个目标,同路,同方向,这决定了家长和教师必须平等牵手。
我的家长,似朋友一样,袒露心声,协力为孩子。互相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阵地,也是教育的第一基地。孩子在我的面前,或许只是展露的他愿意表现出来的一面,家庭中存在的教育细节,仍有许多地方是需要我学习和关注的。
有几个心灵相通的家长朋友,真的是无比欣慰的事情,及时觉察孩子在家的表现,或是家长的一些困惑。家长总是给予我中肯的建议。既站在老师的立场考虑,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
几个男孩子周末的时候约着一起玩耍,而且是连着两周都是如此,晚上的时候,家长把几个孩子“吃喝玩耍”的照片发到了班级群里,照片里的孩子家长表示感谢,但更多数的家长是沉默的。看到这样的现象,我隐约感觉到有些不妥,但一瞬间不知如何介入说明。
于是联系了珂妈妈,并询问:你看到班级群里的这些照片是什么样的感觉?珂妈妈说:虽说我家孩子在照片里,我的感受没有什么起伏,但是如果我家的孩子不在照片里的话,我担心孩子看到后,会失落,为什么不让我去呢?并且这样的聚会是产生消费的,这样势必会造成一些孩子有心理落差,难道是我家孩子在学校受排挤?很容易造成小团体现象。
珂妈妈的几个追问,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这样的聚会是否有意义,是否会萌生一些攀比的心理。接着珂妈妈发来一篇关于小学生聚会的利与弊文章。
周一的“早安收心会”上,我先是做了一个调查,采访作为聚会主人的衡同学:周末你的几个好朋友去你家参加聚会,他们走后,你是什么样的感觉。说来有些欣喜,孩子的真实单纯,让这件事情无比顺利地解决了。衡同学说:老师,你别提了,他们把我家掀了个底朝天,乱七八糟的。哎,没法儿说。
参加聚会的几个同学低着头没有说话,我继续采访熙同学:我看到照片里没有你,你从群里看到照片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熙同学说:老师,其实我也想去,只是没有被邀请,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这样的两个采访,我希望的是让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在他们所谓的开心的同时,其实也有一些人是苦恼的,甚至是无比失落的。并且聚会后,残留在家里的痕迹,是否也给爸爸妈妈留下了不小的负担呢。
我跟孩子聊到:我们现在已经是四年级,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你们聚完会以后,应该把聚会主人的家恢复原样,这是我们素质的体现,似乎也是最基本的礼节。由于你们的“折腾”,给爸妈带来负担,实属不应该,我们应该学会做客之道,让彼此舒心。
接着给孩子们分享了小学生聚会的利与弊,并给予一些指导方法。引导孩子可以参加一些高质量的聚会,如:搞一次诗歌朗诵会;搞一次音乐会;如果喜欢小品,可以搞一次小品晚会;召开故事会等等。
我相信这样的聚会,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使自己的情操得到了升华,并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早安收心会”结束了,孩子们个个表情都很振奋,在越长大越自我的年龄,似乎像是看到曙光一样,重新审视了自己价值观,
家长和老师,就是这样彼此学习,互相欣赏的过程。发现教育亮点时,及时盘活亮点,将成功的经验及时带给更多的家长。家校的完美契合,才会怒放出更绚烂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