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于2010年
毛乌素,一个其貌不扬,大漠连天、飞沙走石的地方,它是我的故乡。三十七年前我从那里出发开始了人生艰难的跋涉。
昔日毛乌素三十七年弹指一挥。 然而三十七年,故乡的牵挂却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胸中激荡,远在异域他乡的我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一句浓浓的乡音,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犹如久旱遇甘露,那种亲情无法言说。
当我真的踏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时,总是看见故乡的山也亲,水也亲。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牵挂着我的心。
2010年国庆期间,因公司要修一条从杭锦旗的阿门其到榆林小壕图,穿越毛乌素沙漠的一级公路,公司组织全体“高管”到曾被誉为“牧区大寨”的乌审召现场办公。
眼下已是晚秋时节,沿途毛乌素境内起伏不平、连绵不断的沙丘上,已近枯黄的植被将沙丘裹得严严实实,草丛掩人膝盖,那一棵棵、一片片毛乌素特有的“砍头树”、那一行行、一丛丛毛乌素特有的沙柳、柠条,像成行列队的卫兵在固守着大漠,为他站岗、为他放哨,为它的美丽在默默地绽放着生命的绿色。
今日乌审召看着眼前的景色,故乡确实变了,变得让人刮目相看,变得让人难以置信。
我们在博源集团的生态公园参观,大漠深处居然还有这么一处人间仙境! 占地一千八百亩的高尔夫球场依沙而建,绿草如茵。园艺工人把它修剪得平平展展,造型各异,犹如将一块硕大的绿色地毯苫在了黄沙漫漫的大漠之上。球场内小道环绕、小桥点缀、流水潺潺、绿树成荫、花香鸟鸣。公司的培训基地、休闲宾馆坐落于此,无不彰显着这家企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理念。
图片来自网络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家企业!更让人难以置信这是毛乌素大漠!
故乡确实变了,也变得让人浮想联翩。
乌审召,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历史上曾有过令人辉煌向往的时刻。上个世纪60年代因“治沙造林”名扬天下,65年被党中央誉为“牧区大寨”。在高尔夫球场的办公室和走廊内我看到当时乌兰夫的题词:“学习乌审召愚公移山,改造沙漠,建设草原,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1966年6月中旬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陪同马里贵宾参观乌审召后赋诗一首: “治沙种草获胜利,牧业农业大向前,马里贵宾来参观,乌审召美名天下传”。
图片来自网络在办公室和走廊内我还看到宝日勒岱当年带领社员植树造林的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这位当年与陈永贵、郭凤莲齐名的模范人物,在我们孩提的心目当中,就是一位英雄!就是现在人们追捧的“明星”!
宝日勒岱开创了明沙插柳的治沙技术和“前挡后拉”、“穿鞋戴帽”等沙障设置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流动半流动沙丘,提高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她的这一发明连同她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广为宣传。因此在六七十年代,我的家乡曾掀起了一场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综合治理的大会战。上至七八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全民上阵,发起了向沙漠进军的运动。
我那时还是半大小子,但与大人一样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史无前例的运动。 那时还是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大集体,现在回想起来确实令人感叹! 人们虽然饿着肚皮,用野菜充饥,但人的精神立抖,毫无怨言,思想和行动是那样的高度统一。
什么叫无私奉献?那才叫真正的无私奉献! 那真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年代,只要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就会指向哪里打到哪里。人们那种植树造林的自觉性空前绝后,每家每户房前屋后、地垄地畔,柳、树栽得满满的。几年功夫,整个毛乌素沙漠变了样,变成了一片绿色海洋!
我们家于1976年搬离,到现在老屋的痕迹已无踪迹,但我当年栽得那些树、那些柳都还在,现在都长成一人都抱不住的老树!最近我还专门给家乡的老邻居打电话,让他们一定不要破坏那些树,让它永远长下去。
那时的毛乌素沙地多是天然的沙生植物,现在我们看到的柳呀、树呀都是那时候大集体人工植造,加上后来包产到户、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才使我们看到现在的这片绿色。
故乡确实变了,变得越来越美,变得越来越富! 三十七年前,即1971年我还在纳林希里人民公社念初中,腊月放假回家,全队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到乌审召的查干淖儿打碱(即现在的生态化工工业园区)。一日队长找到我,让我去查干淖儿给打碱的人们送二斗糜子。于是乎我按照队长所指的方向,拉了一头骡子,驮了二斗糜子出发,翻沙越岭满满儿走了一天,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准确无误地到了查干淖儿,找到了我的乡亲,并与乡亲们一块打碱直至过年回家。
那时的查干淖儿白茫茫一片,四周荒无人烟。现在我看到的查干淖儿已变成了一座生态化工工业园区。一座新的、美丽的、现代化的小镇正在大漠深处崛起。
据了解,在内蒙古镇级行政区域建有大面积工业园区的并不多,而乌审召的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走在了内蒙古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前列。现在进驻该园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已有10多家,未来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总面积将达到120平方公里,蔚为壮观。
过去,毛乌素沙漠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我在纳林希里念初中时,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如获至宝。可是回到家乡,面对毛乌素大漠毫无用处,反而成了累赘。当时痴想,能为我的自行车修一条一米宽的路该多好!时隔三十多年,现在的毛乌素沙漠,公路四通八达,而且全是柏油马路。
过去的毛乌素沙漠,最大的资源就是沙子。现在的毛乌素沙漠,沙子下面全是聚宝盆。天然气、石油、煤炭储量惊人,一个个大化工项目在大漠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公司正在建设的这条阿——小一级公路,南接榆林,北连乌海,并与210、109国道贯通,必将成为毛乌素沙漠资源外运的又一条能源大通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乌素沙漠在宝日勒岱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植树造林,建设养畜的路子,成为全国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干部群众继续发扬“牧区大寨”的雄风,其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大漠正蜕变为今日化工新城、能源基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