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培育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成功、孩子是否成功由谁来定义?这一连串的问题,都缠绕着年轻的、中年的父母、甚至年迈的祖辈们。当咱们大多数人对此都无解时,往往就会受到社会俗流裹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97c046354e6575a1.jpg)
这边不少华人家长,正处于东、西方教育文化的激烈冲突之中,在少有内卷的社会体系里,还需不需要以考试高分论成败?还需不需要拔苗助长,取胜于起跑线上?还需不需要泯灭孩子天性,让本来具有的兴趣、爱好,本来应该有的创造力、想象力,都局限在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中?他们的内心里尽管对传统的价值取向,还有几分留恋不舍,还有那么一种惯性驱使,可面对的现实则是,大多数学校的价值取向,都与我们熟悉的过往大相径庭。这边的学校压根就不主张内卷、也压根不会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也压根不允许所谓的竞争,把孩子们引向功利性岐图。他们往往疑惑于没有了分数的差异,如何衡量教育质量的好坏?没有优劣的比较,又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个疑惑不解慢慢都有了答案,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了,孩子们的通识认知建立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广泛了、孩子们自信心普遍起来了、孩子们的思辨能力也都与日俱增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be368491ac8dc6ad.jpg)
这样的描述客观吗、真实吗?如果以分数为价值取向判断,结论可能会不一样,没有量化的指标,又怎能让人心服、口服呢?不过我们反观以分数作为指挥棒,真的就能一挥就灵吗?那顶多就是维护了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受教育人过多状况下的所谓公平,除了以分数论高低,还有更好的灵丹妙药吗?可到了这边客观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教育资源与受教者比例形成良性互动,价值导向也转入了如何遵从孩子天性、如何顺应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如何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孩子,成为健康、快乐、良善、自信的人格,同时也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接班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e3a8cdba07ead62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