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19-读书悟情

作者: 一弯静水流深 | 来源:发表于2020-06-16 23:15 被阅读0次

        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读者,每个孩子也是二次创作的作者。把学生当作读者,课堂才真正属于学生,孩子们有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只是因为阅历的不够厚重而对于文章的“情”的把握可能没有那么感同身受,但是老师也一定要少些条分缕析,少些条条框框,少些为了追求老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而兜兜转转的引导,孩子们只是需要老师将书本帮助他们读厚,等到她们真正读懂,文章自然又会变薄;把孩子们当作作者,相信每一个孩子针对文章不同的共鸣点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表达,有的孩子注重细节的学习,文章的遣词造句,句式结构是她们所关注的,有的孩子注重大局观,文章的构思角度,选材应用,谋篇布局是她们所关注的。所以,老师千万少些对文章的逐句逐段的大卸八块地写作指导。文章虽然需要模仿,但远不及学会方法去创新。同样的景,在不同的作家眼里,角度不同则美得各有千秋。同样一件事,每个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绝不会雷同,感受更是和而不同。于永正老师说:“小学语文不要搞得太复杂,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把复杂的教学做简单,才叫大智慧。因此,老师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们一起把文章读通,读熟,读透。读通顺是要掌握文章中的字、词、句,这些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需要学生自行掌握的基础知识。读熟,是对文章的结构、特点了如指掌,对于重点句,重点段落有深刻的印象。读透,则上升到“情”的角度,读书悟情。书读透了,思想自在其中。

        学习语文最忌讳的事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重点,做重复的无用之功。这样做不仅增加孩子们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重复性,还无形破坏了孩子们对于知识创新的应用。书只有先读厚才能再读薄,才能真正会用。

相关文章

  • 随笔219-读书悟情

    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读者,每个孩子也是二次创作的作者。把学生当作读者,课堂才真正属于学生,孩子们有自己对...

  • 读书是悟情之道

    都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所以读书也是悟情之道。爱读书,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在读的书中,可以认识许多人和事...

  • 晚灯随笔157悟情

    月前静待花开 昙花终有一现 夜思一别两宽 从此天涯无念 ———————— 你说此去经年不相逢 我愿重逢之日不远 你...

  • 《月是故乡明》评课稿

    高艳老师这节课,教师讲的动情,学生学的入情。一篇抒情散文,以情贯通课堂,以读悟情,以想象悟情,以交流悟情,跟随季羡...

  • 219-读书笔记3

    没看完一本书就评价的人,很无知,很讨厌。对,就是昨天的那个我。 今天接着看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读到一些话,真的是振...

  • 悟情

    情到深处方无情,太上念情终忘情。 不知所谓情何物,春秋落尽终悟情。

  • 悟情

    情到深处最迷茫 爱到最后是悲凉 沉思往事如云烟 何须动情到痴狂

  • 悟情

    在我20年的青春中,有两个男人,走入了我的生活,一个已走,一个正慢慢深入我心。感情生活并没有很丰富,但是却真正爱过...

  • 情悟

    情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它将我完全吞噬, 彻底的控制, 无视我作为人的实体的存在。 它是如此的无情! 把我当作它的...

  • 悟·情

    纵然缘浅,奈何情深;纵然情深,奈何缘浅。我们像两条平行线,彼此相伴,但却不能交集;我们像旋转中的木马,彼此追逐,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219-读书悟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id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