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给我推了一个问题:《摆渡人》这样的书读到一半不想读了,还有必要继续读吗?
我一时心血来潮,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读书需要“空杯心态”。一旦你有了不想读下去的心,就不要勉强自己。读书是一件悦己的幸事,若不能往里头加糖,最好不要往里筛胡椒粉。
不同的人,对《摆渡者》有不同的注释。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美好的心灵体验,但在逻辑和成长经验方面有所欠缺,这是理工脑不屑于读的。而内心丰富的人,总会幻想着不同的世界的爱,从而让自己成为“爱”。毕竟人和人是不同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无可厚非。
书籍的择炼,我们应该保持一种自律,不是说别人觉得好的说我们就应该去读,要遵从自己的身心灵。既然读不下去的书,那就先放着,等时机到了,自然有力量让你读下去,若实在没有咱们就过。尊重自己就是尊重书籍,不要在我执里面纠缠不休。咱们有这个空,还不如拿一本好书美滋滋地去享受。
对于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是没有分别心的,他/她觉得每一本书都可以滋养自己。但是人生而有涯学无涯啊,必须做出爱的选择,才能深深地耕耘下去。最坏的结果,也只不过是——你成为了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就是最大的荣幸,因为我们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或指责里,永远能让自己的心属于自己。
读雪师的《爱不落下》,我就变成了他笔下的丫头,他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我的药。哪怕生命岌岌可危,只要心中有大爱和大道,那些所谓的病也只不过是纸老虎。丫头的精神是雪师用文字和大爱创造出来的奇迹。人一旦放下了“病”,放下了种种“我执”,就变成了空杯子……雪师往里注入大爱,她就是大爱。雪师往里注入大道,她就是大道。
读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我也同样沉浸其中,茶不思饭不想,偶尔来点稀粥,渡一渡自己的皮囊就可以。也许,不懂的人会笑我太疯癫,但真正经历过的人会与我惺惺相惜。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只要打通了身心灵的梗,积极乐观地活在当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丁元英或芮小丹。阅读是镜子,它可以让你“五蕴皆空”,也可以给你的心存上满满地幸福感。
读胡学文的《有生》,我可以穿越100多年的历史,去看看祖奶,找找如花,随喜一下喜鹊……境由心生,想象有自己的城池,热爱也有普罗大众的庸俗与非凡。书籍可以让人在不同的世界里闯荡,遇见了高人随喜赞叹,遇见了恶人也可以在接纳中打开自己的心量……这样的“天地”,热爱阅读的人随时可以自造。
正如罗振宇在《阅读的方法》里讲:除了看清选择背后的代价,阅读能带给我们的,还有我们自身视野之外的丰富选择。
阅读≈阅人无数≈悦己无数≈阅世无数。
想想人生短暂,又横加无数限制,我们何不用阅读里的“有”和“无”,让自己无限成长呢?作为一个终身成长者,阅读并不是唯一的助推器,但它一定梦想的脚手架。当你真正悦书时,书就是你的灵魂摆渡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