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对美的定义和追求,但有些美却是永恒的存在。对话千万年前的人类创造,我们除了赞叹,还能欣赏。
当漫步国家博物馆北区11展厅的“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时,我再一次震撼于古人的伟大创造和审美追求。
陶器,是用黏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历史非常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我国已发现最早的陶器罐碎片,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于2012年在江西省万年县东北15千米的大源乡仙人洞发现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0年到19000年,距今已有两万多年历史。
在我国,彩陶大约出现在距今约8000-7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该文化得名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因此,可以说,甘肃是我国彩陶文化的发源地,我想这也是此次展览命名为“国色初光”的原因吧。
甘肃彩陶由兴起到衰落,历经仰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文化,延续了5500多年的沧桑岁月,绘写了一部华美绚丽的彩陶发展史,为中国美术史掀开了辉煌的第一篇章。它是先民们创造历史、开拓西北的重要见证,为我们探索研究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彩陶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更表达了上古艺术创作者们的精神信仰和美学追求。
展厅分四个单元“黄土下的彩色世界”“笔画与色调的奏鸣”“大自然的生命组歌”“精神的家园”,近两百件彩陶作品,脉络清晰地绘制出了彩陶的演变历程。
仓颉造字时“仰观奎星圆曲宇宙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先创造文,然后再组合成字。先民在制作彩陶时,同样以植物、动物、河流等自己能观察到的自然物体,以及人类自身为题材,通过点、线、面的表现方式,因形施彩,创作出简单的几何纹、漩涡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类的舞蹈纹、捕鱼纹、狩猎纹,以及想象中的神人纹等,简单的造型、美好的寓意、缤纷的色彩、精美的构图融会一体,为我们展示了遥远先民的生活画卷和智慧。
我很欣赏第四部分“精神的家园”的解说词: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自然中,从自然界获得食物、阳光和水,通过努力改善自身的生存现状,有成功的喜悦,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经历过的各种危险的恐惧,因而对自然产生了愉悦、依赖、敬畏心理,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原始信仰中,也反映在世俗生活中。彩陶艺术便是远古先民追求精神生活的实物证明。
我在观看这个展的过程中,努力让自己跳出现在的生活环境,置身于远古,行走在先民中间,参与他们制作和使用彩陶的每一个场景,体会他们的快乐与忧伤,感悟他们的精神世界,串联一种血脉传承。
我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拍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有机会的还是请到现场去参观。
网友评论